正文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9)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遠


中國的“原道”之“道”是一個本體論范疇,是客觀本體、最高實在。而日本的“藝道”之“道”卻主要是一種含有主觀精神的技藝。這樣,中日兩國文論中的“道”,就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指向:中國之“道”向外求諸宇宙,日本之“道”向內求諸人心;中國之“道”至大至高,彌漫天地,日本之“道”小而微妙,隱于文學藝術作品之中。用中國之“道”的哲學的眼光來看,將“藝”作為“道”,或用“道”來稱謂本來屬于技藝范疇的東西,已經不是形而上的“道”,而是形而下的“器”了。而在日本人看來,從事文學藝術的學習,便成為一種求“道”的活動。換言之,日本人是在“藝”中求道,為此就要鉆進去各種“藝”中去?!暗馈笔恰八嚒敝?,“道”本身是含在“藝”之中的。換言之,“藝”之外并無“道”。因為在“藝”的追求中一旦有了精神追求與精神境界,文學藝術便成為“道”。這樣的“道”其實只相當于中國老莊哲學中的“技”?!肚f子?天地》篇云:“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萬物者,道也;上治人事者,事也;能有所藝者,技也?!痹谶@里,“藝”在“道”、“德”、“事”之后,處在最末的“技”的位置。

而日本人的“藝道”觀,卻將“藝”提高到了“道”的層面。

無論是日本的“藝道”,還是中國的“原道”,在試圖將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欣賞納入“道”的范疇這一點上卻是一致的。納入“道”都是為了使文藝突破有限的形式,追求主體與客體合一,都是使文藝突破具體的物質載體,而獲得精神上的更大價值。然而,中日兩國在將文藝納入“道”的時候,其宗旨、方式、方法、途徑和實踐效果,卻有根本的不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