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書李伯時山莊圖后》一文中說:“有道而不藝,則物形于心,不形于手?!比毡镜摹八嚨馈边@一概念在近世的形成,顯然與中國宋代的“藝即是道,道即是藝”的看法不無關(guān)聯(lián)。在中國傳統(tǒng)文論中,雖沒有“藝道”這樣的概念,也沒有“文之道”或“文道”那樣的相關(guān)概念,倒是有“文與道”、“道之文”、“文以載道”、“文以明道”之類的概念與命題。這些概念與命題與日本“藝道”觀的區(qū)別是深刻的。日本的“藝道”是將“藝”本身作為“道”,而中國的“文與道”的命題是主張“藝”與“道”的統(tǒng)一。
劉勰《文心雕龍?原道》云:“辭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笔钦f能夠“鼓天下”的“文”,是“道之文”,而不是“文之道”。宋朱熹云:“文所以載道,猶車所以載物……況不載物之車,不載道之文,雖美其飾,亦何為乎?”強調(diào)的文藝必須表現(xiàn)“道”。這里要說的,都是文學(xué)藝術(shù)不是“道”本身,而是求“道”、表現(xiàn)“道”的途徑與手段,“藝”須服從于“道”,這是中國古典文論中一貫通行的觀點。不過,晚近清代的方以智在《東西均?道藝》中,破天荒地提出了“道寓于藝”的觀點。他說:“知道寓于藝,藝外之無道,猶道外之無藝也。稱言道者之藝,則謂為恥之;亦知齊古今以游者,恥以道名而托于藝?!边@就幾乎將傳統(tǒng)觀念中的“道”與“藝”的關(guān)系顛倒過來了。這與日本的“藝道”觀是相通的,特別是他使用的“道藝”一詞,與日本的“藝道”的概念,也似有內(nèi)在的關(guān)系。
如上所述,在日本古代文論的“藝道”觀中,作為最高本體的“道”并不存在,“藝道”之“道”,絕非中國劉勰的“原道”之“道”。那么,日本的“藝道”之“道”指的是什么呢?對此,佐佐木八郎在《藝道的構(gòu)成》(1942)一書中說:日本的藝道無疑是重視技能的,但僅僅看重技能,就流于“術(shù)”,流于“工”,是游戲本位,實用本位,絕不是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道”。之所以特別地將“藝”看作是“道”,就是因為重視貫通其中的至高純真的精神。那么,藝道中的“精神的東西”是什么呢?這可以從幾個方面加以考察。第一,藝道中有確定的理念,而且從事藝道的人對這種理念要有明確的自覺,并以此為目標(biāo)不斷精進(jìn)。第二,在藝道的領(lǐng)域中,是有一種嚴(yán)格的傳統(tǒng)的,從事藝道的人要牢牢地保持繼承傳統(tǒng)。第三,對藝道而言,其稽古修行要重視實踐,要在躬行鍛煉中加以體會和體悟。重視以上三點,則“道”的精神就在其中、“道”的意義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