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
這是人名。
就是說出“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這句話的人。他是一位法國哲學家。這句名言記載在《冥想錄》(Pensee)這本書中。
這位哲學家早已過世,但雖死猶生。換言之,帕斯卡的思想仍活在人間。這就是標題。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叭耸菚伎嫉奶J葦”這句格言,想必每個人都在學校里學過。這個警語至今仍廣為受用。不過,學了也不懂(我當時不懂,現(xiàn)在還是不懂)。
用植物比喻人類,干嗎不挑別的偏要用“蘆葦”?難道法國的蘆葦和生長在日本堤岸與濕地的蘆葦不同,外形比較像人?甚至會走路?
日本人應該用櫻花來比喻才對吧。倏而綻放、倏而凋零,花落抽芽后,又有另一番美感。不然選擇杉樹或櫸樹那種筆挺的姿態(tài)也不錯,或者外形不起眼卻很美味的栗子。
真搞不懂法國人的想法。
嘮嘮叨叨寫這些不是為了湊字數(shù),真的是一看到這個標題就只想到那個“帕斯卡”。前一秒先想到的是“巴斯德①[①法國微生物學家。]”,因為只注意到“巴”這個字。《存活的巴斯德》。因此又聯(lián)想到山崎光夫先生的《珍娜的遺言》(順帶一提,這是本基于自大的人類妄想驅逐,為壓制所有傳統(tǒng)傳染病而針對傳染病有可能意外反撲這一點提出建議、警告的先驅杰作)。
好,假設某處有個學習哲學的青年。
他被“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這句話迷住了,每天只顧著思索其中的意義,既不與朋友交談,也不工作,甚至不理會家人。
只顧著拼命檢視自我內心的青年,最后終于迷失在內心世界里走不出來,為了粉碎捆綁自己的“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這個神秘思想,他受到暴力性的沖動驅使。
無聊!啊,我真沒出息。
各位別管我,繼續(xù)往下看吧。文中的“帕斯卡”并不是這個“帕斯卡”。既然是個人名,當然有可能是別人,我居然沒想到這一點,真是無知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