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的西遷,引起了中亞、西亞一系列政權和民族的變動,但如果與匈奴西遷所造成的嚴重后果相比,月氏西遷的影響就顯得小得多了。
在漢武帝以后,經(jīng)歷漢昭帝、宣帝在位期間,西漢王朝與匈奴進行了70多年的戰(zhàn)爭,其間共進行了十四五次大的戰(zhàn)役,小的戰(zhàn)役、局部戰(zhàn)役以及遭遇戰(zhàn)不計其數(shù)。匈奴帝國在公元前57年左右發(fā)生分裂,此后不久,呼韓邪單于歸附西漢,率所部南遷至陰山附近。西漢與匈奴的戰(zhàn)爭暫時告一段落。東漢王朝建立之后,與匈奴人重新開戰(zhàn)。至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這就是南匈奴,而留居在漠北草原的則被稱為北匈奴。
大約在公元89年至91年之間,北匈奴開始了漫長的西遷之路。他們不會想到,自己竟然有著與其宿敵大月氏人相似的命運。
匈奴西遷的第一站是伊犁河流域。這一方面是為了躲避東漢重兵的打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控制西域各國。但是,在漢將班勇、斐岑、司馬達的連續(xù)打擊下,匈奴人難以在此立足,不得不進一步向西遷徙。
匈奴西遷的第二站是中亞的錫爾河流域。他們可能是在公元160年左右,來到位于咸海北部的康居。但是,由于史料記載的匱乏,北匈奴為何離開康居,開始了他們的進一步西遷,卻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歷史之謎了。
此后,匈奴人在歷史記載中消失了約200年之久,當他們出現(xiàn)在西方史書的記載中時,他們已經(jīng)活動在頓河以東、里海以北了,這是匈奴西遷的第三站。在4世紀70年代,匈奴人出現(xiàn)在頓河以東、里海以北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征服了當?shù)氐陌⑻m國。被擊潰的阿蘭人曾與汪達爾人(Vandars)一道,西遷至法蘭西和西班牙,并與后者在北非建國(418—534年)。
在阿蘭國休整之后的匈奴人,恢復了他們昔日的雄風,他們不再是曠野中的流浪者,而真正地成為開始征服歐洲的勇士了。匈奴人的西遷步入了最后一個階段——征服歐洲東部,并最終在那里建立起一個令所有歐洲君主感到恐懼的帝國。
在追擊阿蘭人渡過頓河以后,匈奴人向居住在頓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的東哥特人發(fā)動了進攻。號稱勇猛的東哥特人慘敗,國王赫曼立克(Hermanrik)自殺,繼位的維席密爾(Vithimir)在苦苦支撐了幾個月以后,兵敗被殺。赫曼立克之子率領一部分東哥特人向匈奴人投降,大量的東哥特人渡過德涅斯特河,遷往西哥特人的居住區(qū)避難。匈奴人尾隨其后,追擊到西哥特人的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擺下陣勢,準備迎擊匈奴,而匈奴人卻趁夜晚偷偷從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襲西哥特人的背后,西哥特人大敗,只得進入羅馬帝國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