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愛還不夠:卓越父母的自我提升法》第一章(1)

有愛還不夠:卓越父母的自我提升法 作者:華海晏


孩子有問題,就是父母有問題

曾經(jīng)有人說過,家庭會為人帶來終生都不可磨滅的烙印,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女士在研究家庭系統(tǒng)治療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

1951年,薩提亞接診了一位已經(jīng)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青年女子,經(jīng)過了大約6個月的療程之后,這位病人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奇怪的是在這之后薩提亞卻接到了來自病人母親的一個電話,她的母親揚言要控告薩提亞離間她們母女之間的感情。

也許一般人聽到這樣的控訴一定會很氣憤,但是薩提亞女士聽到的卻是話語背后的意思,聽到了這位母親內心深處的吁求。于是,薩提亞邀請這位母親和女兒一起來參加下一個療程的治療。當治療開始后,女兒與薩提亞之間的關系頓時開始瓦解,這位年輕的女性似乎回到了她治療過程中的起點。

而當薩提亞繼續(xù)與她們兩個開展治療的時候,一種嶄新的治療關系漸漸在母親、女兒以及治療師之間形成。由此,薩提亞想到邀請這個家庭中的父親/丈夫也加入進來。但是當他真的成為治療過程中的一部分的時候,剛剛建立起來的治療關系再一次土崩瓦解。

這時候,薩提亞敏銳地覺察到:她開始接近事物的核心。

她詢問在這個家庭中是否還有其他成員存在。余下的這個成員被家人描述為“黃金寶寶”,他是家庭當中的兒子(同時也是女兒的兄弟),當他進入治療室,并展現(xiàn)出他在家庭中的權力地位時,薩提亞更加清楚地看到女兒所扮演的毫無可言的家庭角色,以及她為了在家庭系統(tǒng)當中生存下去而做出的種種痛苦掙扎。

這些早期的經(jīng)驗以及后來許許多多相似的案例讓薩提亞意識到在家庭系統(tǒng)當中存在的動力和力量。要想治愈被認為是病人的個體,就必須對整個家庭系統(tǒng)進行干預。薩提亞的治療開始更多地選擇多個家庭成員的參與,而不是病人本身。

經(jīng)過50多年對家庭系統(tǒng)動力和力量的研究及對家庭治療模式的探索和總結,薩提亞女士提出了一句如今已成為親子教育領域廣為人知和認可的一個觀點——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剛出生的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而第一個在這張白紙上書寫的人正是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特質、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往往都會帶著父母的影子。人最初的行為是從模仿開始的,孩子的首要模仿對象就是與自己關系最親密的人——父母,而這種模仿對其以后行為方式的建立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常會覺得一個人身上不自覺地帶有父母影子的重要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