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東莞的制造業(yè)轉(zhuǎn)向電器和電腦部件?,F(xiàn)在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個人電腦硬盤磁頭和百分之三十的個人電腦磁盤驅(qū)動在東莞制造。過去二十年的經(jīng)濟以年平均百分之十五多的幅度增長。但有些事情依然不變。外來務(wù)工人員依然來到東莞。勞動密集型工廠依然占主導地位,雖然產(chǎn)品變得越來越復雜,但工作依然簡單。依然有相當多的房子里坐著工人,在桌前干一些簡單的手工活。
因此,東莞是一個充滿歷史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它曾高調(diào)地反對外國勢力出現(xiàn)在中國,另一方面又偷偷摸摸地向它敞開懷抱。每個中國學生都學過虎門銷煙。但是從這個任何歷史課本都沒提到過的太平手袋廠,到我在東莞認識的每一個人,我都能找到直接聯(lián)系——從學習Word軟件的打工族,到自學成才的大師,還有奔馳車的銷售員——他告訴我S系和E系的奔馳車在東莞賣得最好,因為“這車很好,能幫老板提高形象”。對所有這些人而言,現(xiàn)代史開始于一個手袋廠。
我來東莞好多個月,沒見過一個本地人。從高級管理人員到流水線工人,工廠都是外來民工獨占的世界,盡管大老板有時候是香港人或臺灣人。本地人說粵語,但工廠這個世界里運轉(zhuǎn)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因為只有說普通話,來自不同省份的人才能互相交流。打工族對當?shù)厝嗽u價不高: 都是一群沒怎么上過學的農(nóng)民,靠出租土地給工廠過活,工廠這么艱苦的條件,他們一天也捱不了?!熬褪钦l也瞧不起誰,”我的朋友林雪這樣說本地人和外來民工的關(guān)系。
來東莞半年之后,我采訪了副市長。他叫張順光,是東莞人: 我采訪的第一個本地人。我們坐在市政府大樓巨大的接待室里喝茶,用的是小小的紙杯。他的幾個助手都在場,互相說著粵語。此前我沒見過一個本地人,原來他們都在這里,在政府里。
“你說廣東話嗎?”一個助手問我。
“抱歉,不會,”我說。之前在東莞從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
“你是第一次來東莞嗎?”
“不是,我來這里很多次了?!?/p>
“啊,都是秘密行程嗎?”
“如果你們不知道,就算是秘密的嗎?”
我們已經(jīng)互相不爽對方了。采訪當中,我抬眼看這個助手,他也回眼盯著我看。他旁邊那個年輕女人睡著了?!罢l也瞧不起誰”,我腦海里忽然蹦出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