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便縱有千種風情》佳人才子,人間雙美(1)

便縱有千種風情 作者:木溪


自隨著父親回到崇安,直到十九歲之前,自幼年就多漂泊的柳七度過了幾年安穩(wěn)的時光。他牢記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誨,勤修經典,常常讀書到夜半,身邊唯有一支明燭相伴。在他辭世后,白水村的村民把柳宅旁邊的兩座山分別命名為筆架山和蠟燭山,以紀念柳七并勉勵后人。

距離柳宅不遠處還有一條河流蜿蜒而過,人稱柳葉河。每日晨間霧氣還未散去,或者日暮晚霞還沒褪色的時候,柳七就蹲在河邊一塊大青石上,臨水運筆,在平滑如鏡的水面上練字。時間久了,水邊青石上竟然不見苔蘚,還隱隱可見模糊的腳印痕跡。鄉(xiāng)親們每逢婚喪嫁娶,都來向他求對聯,人稱“柳聯”,而留著腳印痕跡的那塊大青石,則被稱為“磨礪石”。

這段時光,無疑是美好的。山在,水在,大地在,歲月在。人間正花紅,青春正年少,他有書可讀,有理想可追,有親人相伴,有眾人追捧。若再邂逅一段你情我愿的愛戀,實乃有幸。

大約在十六歲到十九歲之間,在長輩的主持下,柳三變在故鄉(xiāng)娶妻。史書中關于詞人的記載已如鳳毛麟角,對他的妻子的記載就更是遍尋不著。

這個與曠世才子攜手成婚的神秘女人,竟然都未能像柳七后來結識的蟲娘、心娘等歌姬舞女一樣,在卷帙浩繁的柳詞里留下芳名。或許是幸福來得太過迅疾,讓少年彷徨得不知該如何擁抱這種喜悅;或許是愛得太深切,深切到自私,自私到不愿分享點滴歡愉,唯恐遭到歲月覬覦。

古人不僅有早婚習俗,還講究門當戶對——以柳家在崇安的名望地位,再加上柳三變與其兄三復、三接被譽為“柳氏三絕”,早已名聲在外,想來他的妻子肯定不會是尋常人家的女兒,即使不是出身鐘鳴鼎食的名門望族,也當是個知書達理、端莊賢淑的大家閨秀。柳七的詞里雖未記錄下她的芳名,倒也并非全無蹤跡可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