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開始了一段美國間歇性插手干預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qū)的歷史,直到今天。說得溫和些,作為一個政策,它著實令人感到失望。實際上,
當人們比較該地區(qū)正式被美國兼并的這兩塊版圖——波多黎各與維爾京群島(1916 年從丹麥人手中購得)與在該地區(qū)美國尋求通過間接方式控制的國家時,便免不了得出這樣的結論:對于后者而言,兼并可能會更好一些。在兩次戰(zhàn)爭中間,美國人對“羅斯福推論”的熱情減弱了。威爾遜秉持的該地區(qū)人民終究能“學會……選舉出合適的人”的信念也喪失了可信度。
1924 年海軍從多米尼加共和國撤退。任何在洪都拉斯建立民主政府的主張都在20 世紀20 年代被拋棄了。到1932 年,主宰該國香蕉生產(chǎn)的聯(lián)合水果公司同意與獨裁統(tǒng)治者迪布曹·卡爾雅斯·安蒂諾和平共處,利益均沾。迪布曹·卡爾雅斯·安蒂諾統(tǒng)治該國直到1948 年。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tǒng)不久便對記者說:“干預手段從不曾是美國的既定政策,將來也不會是?!?
事實上,他的繼任者富蘭克林·羅斯福不失時機地對古巴進行了干預,然而其結果是另一個以年輕的名為弗爾根西奧·巴提斯塔軍士為首的軍事專
政。1934 年,普拉特修正案實際上已被撕毀,美國控制古巴的企圖所幸存下來的只有位于關塔那摩海灣的基地。同一年,羅斯福也從海地撤軍了。
也許所有地方中最讓人沮喪的便是尼加拉瓜了,直到20 世紀20 年代中期它還深陷敵對的自由黨和保守黨之間派系紛爭的內戰(zhàn)中。雖然美國海軍再次加入,這次是為了阻止由埃米里奧·查莫羅策劃的政變,迪亞茲與亨利·L·史汀生一起返回總統(tǒng)府邸共商解決辦法。1927 年夏天,他本可以獲勝,但由于一名自由黨指揮官,奧古斯都·愷撒·桑蒂諾的頑強抵抗而沒能成功。1928 年進行了選舉,1932 年再次進行選舉,美國海軍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反對桑蒂諾軍隊的游擊戰(zhàn)之中。即便使用強大的制空力量也無法將這些軍隊從山區(qū)要塞驅逐出來。到1932 年的時候,許多美國人開始問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我們要到尼加拉瓜去,我們究竟去那里干什么?”紐約《時代周刊》的一位通訊員發(fā)表了一篇尤為引起轟動的報道:“我們應當去那里,把那個地方清理干凈然后退出來不再插手干預。我們一把一把地將我們的孩子送到那里被宰割是毫無用處的。”(實際上,美軍總共死亡人數(shù)是36 人。)1933 年1 月,最后的海軍陸戰(zhàn)隊從尼加拉瓜撤出。13 個月后,桑蒂諾被尼加拉瓜出生的阿納斯塔西奧·索摩查·蓋爾西亞處死,他是第一個由美國訓練的國家保衛(wèi)軍指揮官。兩年后,他任命自己就職總統(tǒng)。索摩查專制時代歷經(jīng)兩代人,直至1979年。
這不是威爾遜原先的設想。使用美國軍事武力在中美洲支持成立美國式政府的夢想,均以悲慘的失敗而告終。到1939 年為止,整個地區(qū)只有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就是哥斯達黎加,而美國從未對那個國家進行過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