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最好別找模特兒等級的朋友一起出門
羅伯特·西奧迪尼在他的《影響力》一書里介紹了希德和哈利兩兄弟的故事。20世紀30年代,他們在美國經(jīng)營一家服裝店。希德負責銷售,哈利負責裁剪。每當希德發(fā)現(xiàn)站在鏡子前的顧客真的喜歡一套西服時,他就會假裝有點耳聾。當顧客詢問價格時,希德就對他的兄弟喊:“哈利,這套西服多少錢?”哈利就從他的裁剪臺上抬起頭,回答說:“這套漂亮的棉質(zhì)西服42美元?!边@價格在當時高得離譜。希德假裝他沒聽懂似的又問:“多少錢?”哈利重復(fù)那個價格:“42美元!”希德聽完后向他的顧客轉(zhuǎn)過身來說:“他說22美元?!蹦俏活櫩吐牭胶缶挖s緊將22美元放到桌上,搶在可憐的希德發(fā)覺“錯誤”之前,帶著昂貴的衣服匆匆離去。
你在學(xué)生時代可能做過以下實驗:你拿來兩只桶,在第一只桶里倒進溫水,在第二只桶里倒進冰水。你先將右手插進冰水里一分鐘,然后將兩只手同時插進溫水里。你有什么感覺?左手感覺水是溫的,右手卻感覺水是燙的。
希德和哈利的故事與水的試驗都是建立在對比效應(yīng)的基礎(chǔ)上:當我們同時面對某種難看、便宜、小的東西時,我們就會判斷出另一種東西更漂亮、更貴、更大。我們很難作出絕對的判斷。
對比效應(yīng)是常見的思維錯誤之一。你會為你的新車訂購真皮車座,因為你覺得3 000歐元相對于6萬歐元的車價來說只是筆小錢。所有靠銷售裝潢用品生存的部門都在玩弄這一把戲。
但對比效應(yīng)在別處也有效。試驗表明,為了節(jié)約10歐元,人們會走10分鐘的路去購買一種食物。可是,如果能在街道另一端花979歐元而不是989歐元買一套西服,誰也不會想到要去走這10分鐘的路。這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因為10分鐘還是10分鐘,10歐元還是10歐元。
沒有對比效應(yīng),就完全無法想象打折生意。一種從100歐元降到70歐元的產(chǎn)品,會顯得比一直就賣70歐元的產(chǎn)品更便宜。而事實上最初的價格根本無關(guān)緊要。不久前一位投資者對我說:“這只股票便宜,因為它只有最高價的50%?!蔽逸p輕搖搖頭。股票價格永遠不會“低”或“高”。它是怎么樣就是怎么樣,唯一值得考慮的是它從這一刻起是會漲還是會跌。
我們就像鳥兒聽到槍聲一樣會對對比做出反應(yīng)。我們撲翅飛起,很快行動起來。不利的一面是,我們發(fā)覺不到逐漸發(fā)生的小變化。魔術(shù)師能夠偷走你的表,是因為他對你身體的另一部位使勁用力,讓你根本注意不到你手腕上的輕微接觸。我們同樣不會注意我們的錢是如何消失的。它的價值不斷下跌,但我們發(fā)覺不到,因為通貨膨脹是逐漸發(fā)生的。假如它以無情的稅收形式讓我們承擔——原則上是這樣的——我們就會發(fā)怒。
對比效應(yīng)有時能夠毀掉你的整個生活:一個漂亮女人嫁給了一個相當普通的男人。為什么?因為她的父母都很厲害,她覺得普通男人更好,雖然他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好。最后:在超級名模的廣告轟炸下,就連漂亮女人都會覺得自己魅力一般。因此,如果你是女人,想找一個男人,你千萬不要讓你的模特兒等級的朋友陪你一起出去。男人會因此發(fā)覺不到你的真實魅力。你獨自去就好。更好的辦法是:你帶上兩個比你難看的朋友去參加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