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種新的感受(4)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 作者:(瑞士)珍妮·迪·薩爾斯曼


36.對存有狀態(tài)的熱愛

也許我可以感受到驅(qū)動身體的那種能量,感受到頭腦和身體之間的連接,但這是不夠的。盡管有種平衡被建立起來,但只要我的心沒有敞開,這種平衡就沒有真正的生命力。

我開始有種渴望,想要具有整體性并感受到自己的整體性,但總是被自身自動反應系統(tǒng)的力量所挑戰(zhàn)。一方面,一種趨向統(tǒng)一的活動給我?guī)砹诵碌母兄?;另一方面,又會有一種無法阻擋的趨向渙散的活動。這種挑戰(zhàn)會在我的內(nèi)在喚起一種值得信賴的力量,喚起一種在這種狀況下所必需的注意力。

能夠帶來有意識狀態(tài)的注意力就像一團火焰,它可以融合各種力量,可以帶來轉(zhuǎn)化。能夠同時覺知到上述兩種活動需要一種更為活躍的注意力。我的努力會喚醒它,喚醒這股沉睡的力量。這樣,我的注意力就完全地活躍起來,同時活躍起來的還有我所有的高等中心和低等中心,即我的整個臨在的機能。這取決于一種全新感受的出現(xiàn),這是一種對存有狀態(tài)的情感。記得自己首先就是記得這種高等的可能性,記得在內(nèi)在去尋找一種更為活躍的注意力。我渴望了解,我渴望存有。

我需要理解改變素質(zhì)所需的條件,理解沒有高等中心的幫助我將無果而終。在平常的狀態(tài)下,我只會求助于那平凡的大腦,但它沒有我所必需的能量。如果我們想有更深的理解,就需要去了解自身的狀態(tài),了解自己聽不到高等中心的呼喚,也不愿去聆聽它們,并在了解這個事實的時候能夠有更多情感上的觸動。為了改變我的素質(zhì),我必須帶著感情去理解自己的狀態(tài)。

我認為我理解自己的狀態(tài),但我的情感并沒有被觸動。這樣的思維是被動的,它沒有覺察力。它所帶來的覺察沒有穿透力,無法感知真正的事實,它的能量也不足以觸碰到這樣的事實。所以,我要么試圖避開我的念頭和情緒,要么與這些禁錮我的東西相對抗卻無法掙脫。我無法從整體上理解我自身的實相,事實也無法影響到我。我思考、我感受、我感覺,或者,反過來,我將注意力突然撤出,進入平靜和安心的狀態(tài),但卻沒有意識到我已經(jīng)變得很被動。接下來發(fā)生的并非來自于一種了解的行為,而是出于一種需求,想要緊抓住我所感受到的東西以及我所肯定或否定的東西。我沒有覺察到我需要一種沒有被念頭和感受所污染的能量,它可以滲透到與它對抗之物的核心里。

只有在我的需求變得有意識之后,能夠帶來改變的那種力量才會出現(xiàn)。我不滿意,我的內(nèi)在沒有任何部分可以帶來了解。這不是一種焦慮,而是我看到的事實:我各個中心之間缺乏一致。我被這個事實所觸動。于是我有了一種新的感受,一種急迫感,一種關(guān)切,一種對存有狀態(tài)的熱愛。我調(diào)動自己去覺察,就在這種覺察的行為中,一種能量產(chǎn)生了。它來自于覺察的行為,而且只要覺察的行為是純凈的,這種能量就會持續(xù)存在。這樣真“我”就出現(xiàn)了。

覺知自我就是覺知接收的印象。在這個有意識的時刻,覺察的主體與覺察的客體融為一體。整個素質(zhì)發(fā)生了改變。一種純凈的感受產(chǎn)生了,這是一種沒有被污染的能量,它是我走向深入所必需的。沒有它我將永遠無法知曉什么是真實的,永遠無法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京東·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