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這是最值得人們警惕的。如果任由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發(fā)展,中國社會就有可能走向一個極端,中斷現代化的進程,陷入新的混亂狀態(tài)。從人類在20世紀進行的將近100年改造社會的歷史大試驗中看得很清楚:如同先賢顧準所說,不管立意多么真誠美好,沿著1789年(法國大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1917年(十月革命)的道路,能夠獲得的絕不會是人們曾經許諾過的地上天國,而只能是大災難和大倒退,娜拉出走以后又回到了原處。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一直在“起義—新王朝—新的暴政—再起義”的歷史怪圈里輪回。到了近代,“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更確切地說,給我們帶來了顧準所說的“1789—1871—1917這股潮流”。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我們許多人都認為,問題已經得到徹底的解決,歷史的“周期律”將不再重復。但是事與愿違,革命取得勝利18年后,中國又卷入“文化大革命”的內亂中。用顧準的話說,“人們以烈士的名義,把革命的理想主義轉變?yōu)楸J氐姆磩拥膶V浦髁x”。
為什么激進的革命道路沒能帶來人民的福利和社會的進步,相反卻轉化成了雅各賓式或斯大林式的專制主義?顧準的回答是:這一潮流的領導者設定了建立地上天國的終極目標,自認為是“人民”或“公意”的化身,因而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使用一切手段,包括專制獨裁、恐怖殺戮等來實現這一目標。
古今中外的歷史證明,不論是“左”的極端主義還是“右”的極端主義,都會給社會帶來災難。中國改革雖然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但是,中國離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國家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近年來由于一些重要經濟和政治領域的改革遲滯,一些社會矛盾變得尖銳起來。人們由于社會背景和價值觀上的差異,往往對于這些矛盾的由來做出不同的解讀,提出不同的解救之策。在這種社會矛盾凸顯、不同政治訴求之間爭辯趨于激化的時刻,如何防止各種極端派的思潮撕裂社會,造成兩極對立,避免“不走到絕路絕不回頭”的歷史陷阱,就成為關系民族命運的大問題。
馬國川:有些人認為,在暴君與暴民之間二者擇一、一治一亂,是中國歷史的宿命,只能聽之任之而無法逃避。因為目前改革遲滯,所以這種悲觀論調很有市場。
吳敬璉:我認為這個結論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中國歷史上的輪回,是傳統(tǒng)社會結構的產物。近代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使中間力量主導社會發(fā)展趨向成為可能。新中等階層成為追求自由、平等和社會和諧的中堅力量。目前,主要由專業(yè)人員組成的新中等階層,正在中國迅速壯大。假以時日,隨著新中等階層的發(fā)展壯大,我們完全有可能跳出所謂中國歷史的“周期律”,走上建設現代中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