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1930年6月生于上海,湖南耒陽人。1951年清華大學西方語文系畢業(yè),長期從事外交工作,1980年調(diào)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工作,1985年調(diào)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任副所長、所長,參與創(chuàng)辦《美國研究》雜志與中華美國學會,創(chuàng)辦中美關系史研究會并任第一、二屆會長。主要著作有《戰(zhàn)后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里根》、《20世紀的美國》)、《財富的歸宿》、《資中筠集》等。譯著有《公務員》、《浪蕩王孫》、《農(nóng)民》、《啊,拓荒者》、《哲學的慰藉》等。
重建知識分子對“道統(tǒng)”的擔當
采訪嘉賓:資中筠
采訪時間:2010年6月17日
采訪地點:北京,豐臺,芳古園
知識分子如何喪失了自信?
馬國川:20世紀50年代,無數(shù)知識分子被“改造”過來了,包括許多大知識分子。到底是被迫的,是自愿,還是完全出于功利的考慮?
資中筠:從外部講,當時那種壓倒性的大氣勢沒法抗拒;從歷史講,100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一位的追求就是國家富強,共產(chǎn)黨訴諸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毛澤東一句“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幾乎打動了所有的人。大家認為,共產(chǎn)黨能夠救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使得中國強大起來。在這種前提下,黨說我們需要改造,我們就誠心誠意接受改造。因為廣大勞動人民是那么苦,是他們養(yǎng)活了我們,讓我們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所以我們都有一種原罪感,而且越來越自卑,只能老老實實地接受改造。
馬國川:階級烙印永遠洗不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