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這么極端的例子,人們也往往會通過喋喋不休的抱怨讓自己保持安定。我也經常念叨著因為太忙了所以沒時間看書什么的,可就算有了時間,我看的書也絕不會比現在更多,不是嗎?而且,要是那樣的話,我就連“因為很忙”這個免罪符都失去了,這可真是讓人難受。所以,干脆找出點讓自己“變忙”的事,這樣不是能讓自己感覺更“舒服”嗎?
據說,阿里弗萊德?阿德勒在接待患有神經癥的來訪者時,常常會問他們:“如果神經癥治好了,你打算做些什么?”要是對方回答“如果神經癥治好了,我就能更加一門心思埋頭于自己的職業(yè)當中了?!卑⒌吕站蜁f:“你是不是因為想要逃避埋頭于工作,所以才得了神經癥呢?”那些說著“要是沒了神經癥,我就可以做這個做那個”的人,其實多數都是為了逃避“這個或那個”才患的病。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通過慨嘆去保持自身的安定。
這確實有點意思。不過,真要是到了神經癥的地步,也是挺傷腦筋的,可人生本來就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所以,隨便地抱怨幾句“要是沒有那個”“要是有了這個的話”,想著“其實我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這樣的人生,我覺得也不壞。
有些人會說:“就算你抱怨,就算你抱怨的事解決了,也根本沒什么幫助,所以干脆還是閉嘴吧?!笨墒侨绻]上嘴不抱怨,到最后就會發(fā)展到想要去破壞什么的程度。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在心里默念“抱怨的時候就是最好的時候”這句話,發(fā)發(fā)牢騷,也聽聽別人的抱怨,我覺得這樣會更快樂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