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理氣氛能否高度相容(1)

超級催眠術:不可思議的靈魂之旅 作者:肖祥銀


2.心理氣氛能否高度相容

實施催眠術的氣氛條件,指的是催眠師與受術者之間的心理氣氛。在心理學家看來,只有在融洽的心理氣氛中,交往的雙方才能達到高度心理相容的境界。在高度心理相容的境界中,即使是從邏輯上來分析是無法接受的觀念也能欣然接受。事實上,催眠暗示正是通過非理性知覺通道打動人的全身心的。

在明確了心理氣氛的重要性以后,接著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創(chuàng)設良好心理氣氛的問題。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在受術者尚對催眠術有較深的疑慮、緊張、害怕心理時,最好不要對他們施術,也不要過分熱情地勸導他們接受催眠治療。盡管催眠師們在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了針對消極者的各種催眠法,但那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采用的方法。換言之,催眠師必須得到受術者的協(xié)助,努力與受術者建立默契關系、感應關系。經(jīng)驗老道的催眠師都非常重視這一點。而那些不夠成熟的催眠初學者往往自恃自己有什么“高招”、“絕技”,認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一舉成功。而這正是他們失敗的根源。

第二,催眠師要與受術者應該建立起恰當?shù)娜穗H關系。在對他人進行催眠時,建立恰當人際關系是催眠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所謂恰當?shù)娜穗H關系,就是催眠師應與受術者建立起“親密有間”的人際關系。也就是說,既要“親密”,使得受術者放下包袱,打消顧慮,心理上不緊張,從而達到使其易于接受暗示的目的;又要“有間”,即有距離感。其實,有那么一點距離感,同樣也是為了提高暗示的效果。實踐證明,催眠師對于非常熟悉的人、關系特別好的人往往很難成功地施術。這是由于過于熟悉且關系親密以至于到了失去權威性和神秘感的程度,而權威性和神秘感對于施術成功則相當重要。有時,很熟悉的人主觀上也相當配合催眠師,但潛意識中的“抵抗”卻很難抹去。因此,從催眠的效果出發(fā),催眠師與受術者之間應該建立一種“親密有間”式的恰當?shù)娜穗H關系,以此來營造融洽的心理氣氛。

第三,要激發(fā)受術者的動機。所謂動機是一種由需要推動的達到一定目標的行為動力,是驅(qū)使人們行動的內(nèi)部動因。動機具有三大功能,即喚起個體的行為發(fā)動功能,引導行為朝向一定目標的指向功能,維持、增強或減弱行為的強度激勵功能。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受術者缺乏接受催眠術的動機,融洽的心理氣氛是很難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如果受術者沒有認識到自己接受催眠的必要性,如果他們只是抱著試試玩的態(tài)度,或者說受術者在事前毫無心理準備,那么,無論催眠師的技巧有多高明,也很難產(chǎn)生催眠施術所必需的心理氣氛,也就很難成功地施術。但是,正所謂“物極必反”,如果受術者的動機強度過高,急于想配合催眠師使自己進入催眠狀態(tài),同樣也難于使催眠施術成功。因為從心理反應機制上講,過高的動機狀態(tài),會使得受術者喚起過多的心理能量,從而干擾正常的認知過程,加上心理緊張度過高,這也會妨礙催眠施術的正常進行。有鑒于此,催眠師應注意在激勵受術者受術動機的同時,又要讓受術者持有自然、輕松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心理氛圍。同時,要盡量消除受術者的緊張感與不安感。平心而論,當受術者第一次接受催眠術時,都會或多或少地要有這樣或那樣的顧慮,這是由于對將要發(fā)生的事情一無所知,無法預期而產(chǎn)生的不安感。在這種緊張感與不安感的制約下,全身肌肉緊張,生理上、心理上都很不放松。不言而喻,在這種情況下。良好心理氛圍的出現(xiàn)是不可能的。當發(fā)生這種情況時,應該讓受術者反復進行腹式呼吸,同時予以正面暗示。一般說來,這么做了以后,受術者的緊張感與不安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緩解或趨于消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