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宿命論(1)

生命安寧: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 作者:威廉·B.歐文


第六章

宿命論

放下過去……以及現(xiàn)在

一個優(yōu)秀的人應該迎接命運的織布機為他織出的所有經歷。

——馬可·奧勒留

斯多葛主義者認為,保持我們安寧的一種方法,就是對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采取一種宿命論的態(tài)度。根據(jù)塞涅卡的說法,我們應該把自己供奉給命運,因為“知道自己同宇宙一起漂流沉浮,對我們就應該是一個巨大的安慰”。根據(jù)愛比克泰德的說法,我們應該在心里牢牢地記住,我們只是另外某人——更準確地說就是命運三女神——所寫的劇本當中的演員而已。在這出劇目中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角色;但是不管我們被分派了什么角色,我們必須盡力來演好它。如果命運三女神分派我們扮演乞丐,我們就應該把這個角色演好;就像如果命運三女神分派我們扮演國王,我們也應該把它演好一樣。愛比克泰德說,如果想要生活過得更好,我們就不應該要求事情來順應我們的欲望,而是應該讓我們的欲望來順應事情;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希望事情“像它們確實發(fā)生的那樣發(fā)生”。

馬可也主張對生活采取一種宿命論的態(tài)度。不這樣做就是對自然的反叛,如果我們尋求的是良好的生活,這樣的反叛更是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馬可說,尤其是,如果拒絕命運的判決,我們就有可能經歷攪亂安寧的悲痛、生氣或恐懼。要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學會改變自己,以適應命運將我們置入的環(huán)境,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愛命運安排在我們周圍的人們。無論什么闖入我們的命運,都必須學會歡迎它;而且勸說自己相信,無論在我們身上發(fā)生什么事情,那都是為了我們有個最好的結果。的確,根據(jù)馬可的說法,一個優(yōu)秀的人應該迎接“命運的織布機為他織出的所有經歷”。

就像大多數(shù)古羅馬人一樣,斯多葛主義者把命運之事看成是理所當然。更準確地說,他們相信命運三女神的存在。命運三女神中的每一位都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克洛索(Clotho)編織生活,萊克西斯(Lachesis)度量它,阿特洛波斯(Atropos)裁剪它。不管人們怎樣努力,他們都逃不出命運三女神為他們選擇的宿命。

對于古羅馬人來說,生活就像是一場注定的賽馬一樣:命運女神已經知道誰會贏得、誰會輸?shù)暨@場競爭。一位賽馬騎師大概會拒絕參加一場他已經知道輸贏的比賽;當某人在某處已經知道誰將會取勝,干嘛還要找麻煩去參加比賽呢?因此,人們也可能認為古羅馬人會拒絕參加生活的競爭;當未來已經被決定時,干嘛還要自尋麻煩呢?有趣的是,盡管他們有決定論,盡管他們相信無論發(fā)生什么都是必然的,但是古人并不以宿命論的態(tài)度來面對未來。例如,斯多葛主義者并不是漠然地坐在那里,順從地等待著未來無論怎樣的發(fā)落;相反,他們日日努力勞作,以求能夠影響未來事情的結果。同樣,古羅馬的士兵也會勇敢地奔赴疆場,而且英勇地作戰(zhàn),盡管他們相信戰(zhàn)斗的結果是由天命支配的。自然,這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難題:雖然斯多葛主義者主張宿命論,他們卻似乎并不踐行宿命論。那么,怎么理解他們要我們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采取宿命論的態(tài)度這個忠告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