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廣州貿易體系(8)

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插圖重校第6版) 作者:(美)徐中約


10外國船舶,得直接航行黃埔,徘徊河外,不得寄泊他所。

11不準購買中國書籍、學習中國語言文學。

12公行行商不準有負欠外人之債務。

蕭一山,第2卷,第836-837頁。 除第四條關于雇用仆役一條外,其他各條都嚴格執(zhí)行了,尤其是有關婦人的條文。 1830年,當三名外國婦女潛入英國商館時,中國官府威脅要中斷貿易,這些婦女不得不離開去了澳門。由于這條防范番婦進入廣州的嚴格規(guī)定,洋商通常將其家眷留在澳門。1830年時在澳門的4,480名外國人中,有2,149人是白人女性,白人男性則有1,201名,其余的是奴隸和仆役。與此相反,在廣州的洋人社會卻完全由男性組成,1836年有307名男性,其中213人是非亞洲人。

管束洋人行為的規(guī)程無疑引起了這些商人的不便,但迅速賺到錢的前景肯定稍稍緩解了這種暫時的苦楚。總的來說,在帶有寬敞起居室的商館中,生活還是相當愜意的,洋商與行商之間的關系也很和睦親善。亨德(William CHunter)是一位在1825年到廣州來的美國人,在那里呆了許多年,他稱行商是一群“做生意時可敬可靠的人,他們恪守合同,且眼界開明”。行商與洋商志同道合,甚至在遇上困難和破產時相互扶持。浩官自己生活節(jié)儉,但卻以慷慨大度和急人所難而著稱。有一次,當他得悉一位美國商人生意受挫,流落廣州達三年之久而無法回家時,他找來這位美國人,撕毀了他的72萬美元的本票,宣布賬目革清。浩官用他那種洋涇浜英語——即當時中國商人所用的英語——宣稱:“You and I are No I‘olo flen’;you belong honest man,only got no chance?!保ā澳愫臀沂亲詈玫睦吓笥?;你是一個誠實的人;你只是不走運罷了”)

洋涇浜英語是中國沿海商業(yè)社會的混合語言,混雜了英語、葡萄牙語和印度語的詞匯,說的時候多少按漢語的句法而不根據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源于葡萄牙語的詞如:mandarin,源自mandar,意為“命令”;compradore,源自compra,意為“購買”;maskee,源自masque,意為“別在意”。源于印度語的詞如bazaar,指“市場”;schroff,指“銀師”;godown,是kadang的訛音,指“貨棧”;lac,指“十萬”;cooly(coolie),指“勞工”。浩官在銷毀本票時說的話是典型的洋涇浜英語腔調:“Just now have settee counter,alla finishee;you go,you please?!保ā艾F在我們結清了我們的賬目,一切都結束了,你要走就可以走了?!保?/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