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奇制勝(1)

晚清帝國風(fēng)云:禍起東南(下) 作者:關(guān)河五十州


出奇制勝

太平軍的護(hù)索水營雖不斷放炮,但也構(gòu)不成密不透風(fēng)的火力網(wǎng),存活下來的湘軍水勇依舊能夠猛力反擊。結(jié)果有的太平軍小船還未裝上炮彈,就被炸沉了。其他人看到湘軍如此悍不畏死,也多半開始膽怯起來,紛紛朝岸邊閃避。

依靠掩護(hù)隊不顧生死的護(hù)持,敢死隊的快蟹終于沖到了鐵鏈旁。

江中有維系船只的豎鏈,這個細(xì),用斧頭和鉗子便足以搞定;最難截斷的是連接兩岸的橫鏈。

橫江鐵鏈古已有之。早在三國后期,東吳便采用了這一防守策略。他們在半壁山上游的西塞山江面拉起鐵鏈,以阻止西晉東進(jìn)。

晉軍大將王濬熔斷鐵鏈,從而一舉擊破東吳自以為牢不可破的江上防線,這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王濬是怎么熔斷鐵鏈的呢?史書中的描述是:制作巨型火炬,長十余丈,寬數(shù)十圍,中間灌以麻油。當(dāng)巨型火炬遇到鐵鏈,即可將其熔化。

彭玉麟打造了相仿的火炬,在每一艘快蟹上都放一口裝滿油脂的大鍋,下面裝有風(fēng)箱,將油脂燒到滾沸。水勇冒著炙人的高溫,將鐵鏈拉到火焰上進(jìn)行煅燒;等燒到一定程度,再用鐵鉗將鐵鏈夾出,放在預(yù)先準(zhǔn)備好的鐵墩上;幾個人拿出打鐵的勁頭,手執(zhí)利斧,猛砍一番,便能將鐵鏈砍斷。

不到兩個時辰,六道橫江鐵鏈全被砍斷。

鐵鏈一斷,第三組進(jìn)攻部隊“擠而過”——從斷開的鐵鏈中間穿行過去。湘軍水師的另一個名將楊岳斌上場了。

楊岳斌原名楊載福,家里從他爺爺輩開始就都是綠營武官。綠營雖然整體上病病歪歪,但也不乏塔齊布那樣的龍虎之輩。

楊岳斌其時已是三十二歲,若是繼續(xù)待在綠營,還不知道要到哪一天才能熬出頭。關(guān)于這一點(diǎn),只要拿關(guān)天培、陳化成、楊芳、向榮等人的簡歷出來瞧瞧就明白了:一幫老頭,最小的六十多歲,最大的七八十歲,人家算算還都是特能干的名將哩!此情此景,讓年輕人看了非得落冰窖里不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