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臺灣的出版社編輯吃了一頓晚飯。他點意大利面條,一杯白酒。花很長時間,討論了共同喜歡的一本小說,然后各自回家。他比我年長,說話的時候,總是我多他少,然后他給我建議。看來,年齡的差距,會注定一些對話的模式。他尚未厭倦這個模式,那么就還好。因為這樣的聊天,其實并不對等。他比我博學(xué)得多。
同樣,在MSN上聽一個人對我說二樓的露臺。只是夜半傾談,一句一句地接下去。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談會產(chǎn)生黏性,一言一語,似乎沒完沒了,所以要及時斷開。這是很奇怪的感覺。平淡如水,一句一句地說著,可以一直接話下去。很久未與人這樣聊天,仿佛水流在稻田里蔓延,潤澤的感覺。
有時,與一個初識的人相見,在一個空間里彼此共存,格外安靜。拋開在人群中的熱鬧面具,彼此露出孤僻傾向,悶悶地,靜了下去。仿佛彼此已經(jīng)非常熟悉。仿佛可以如同和自己相處。只是每次一開口,說的都是實在并且深入的話,從不敷衍,如同知己。這種天分像埋在地下的寶藏,閃爍著光芒,早已存在。如果對方知道挖掘的途徑,那么就絲毫無障礙。
有些人,哪怕陌生,在質(zhì)地和強度上,趨向于彼此融合。仿佛水滴滲透在泥地里,彼此的屬性剛好對接。如同一起站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小花園里。
——《素年錦時》(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