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鼎革前后(1)

頭顱中國 作者:黃摩崖


4.5 鼎革前后

玉器之制作,如玉戈、玉刀、玉圭、玉琮等,除解決原料來源(和田玉稀缺且難以采集)外,便看重扎實的工具與精細(xì)的手上功夫。而同屬手工業(yè)生產(chǎn)部門的青銅器制造,尤其是大鼎的制作則是一項大事業(yè),殊為不易,實非落后的小部落可為。

商人開化較早,逐漸發(fā)展為周邊氏族部落的“共主”,有能力在較大的地域間進(jìn)行礦藏的探尋、開采、冶煉。他們對人力、物資的調(diào)度游刃有余,更有穩(wěn)定的匠師家族。沒有組織性的支撐,任何大型的工藝流程都難以為繼,而青銅鑄造業(yè)無疑成為早期專制國家全力扶植的產(chǎn)業(yè),故可見工商食官制度之形成亦是自然而然。

神權(quán)國度往往誕生人類奇觀,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法老的金字塔。在東方,殷商、荊楚、吳、越等國的青銅工藝往往能妙到毫巔,便有政權(quán)傾盡心力之功,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也彌漫著濃厚的神權(quán)氛圍,那高大的青銅立人像與青銅神樹為中原所無,其“憨厚”的神權(quán)足以支撐龐大的金器與青銅器事業(yè),但三星堆終究沒落消失了。反觀組織性較弱的巴族,其青銅器則是一派簡質(zhì)風(fēng)格。

因?qū)η嚆~鑄造工藝有深刻的體驗,箕子在講“五行”之時,深感金屬是自然世界里不得不提的關(guān)鍵事物,殷人似乎以青銅器承載古老的敬意或者原始的恐懼。要在商代青銅器上尋覓人像是徒勞的,在神性時代,有的是衣冠楚楚的貴族玉人和戴枷的奴隸俑,“人之為人”的表現(xiàn)主題還難登“大雅之堂”,若細(xì)細(xì)審視那些神秘華美的紋飾,倒可琢磨出二字:“吃人”。

言及此處,不得不談青銅重器——鼎?!墩f文解字》有釋:“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這寶器的用途就相當(dāng)于今日的鍋,用以烹三牲(牛、豬、羊),人若出現(xiàn)在鍋上倒也煞風(fēng)景。銅鼎由陶鼎演變而來,從他們超出實用的尺寸來看,這些炊具容器漸漸被用作祭祀禮器,并成為了“國之重器”。所謂“鑄鼎象物”,紋飾圖案多以鳥、獸、魚等常見動物為主體,有名的,不能名的,都無特異處,它們極有可能是商人漁獵生活的體現(xiàn)。但青銅器作為重大的“科技成果”幾乎無一例外地加入動物紋飾,總隱匿著文化深意。那些虛構(gòu)的“饕餮”(姑且用此名)今日看來雖不可怖,然上古的人獸關(guān)系并不是今日這般倒轉(zhuǎn)。能駕馭靈獸、感通鬼神者,自非凡人,推為英雄也是合理。青銅器上的動物紋飾也可能是炫耀獵物或者探秘異獸,其中或寄托著對征服神異生物的祖神的敬仰。                    

后母戊鼎(原作“司母戊鼎”,爭議極大)乃殷商為世界貢獻(xiàn)的“鼎中之王”,重達(dá)832.84千克。在1949大變革之際,因倉促間找不到起重機(jī),民國政府便未能將此大方鼎運(yùn)到臺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鼎的兩耳外側(cè),裝飾著“虎噬人紋”,圖案大抵是兩頭猛虎相對,虎口賁張,共銜一顆【頭顱】。然此【頭顱】面無懼色,不似赴死之狀,極可能為祭司人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