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 過失心理學:第四講 過失心理學(續(xù)完)(1)

弗洛伊德代表作品精選集(套裝共3冊) 作者:(奧)弗洛伊德


第四講 過失心理學(續(xù)完)

各位!由于我們以往的努力,過失之有意義也許可確定下來了,同時我們可以此結(jié)論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chǔ)。但是我們必須再強調(diào)一個事實:我們絕不主張—為了我們的目的起見也不必主張—每一過失皆各有意義,雖然我相信這是可能的。我們只需證明在各種過失的形式中往往或多或少會有這種意義就夠了。關(guān)于這一點,各種過失的形式也有不同。有些語誤、筆誤等等純粹是生理變化的結(jié)果。不過我無法相信那些基于遺忘(如遺忘專有名詞或意向,以及失物、誤置等)的過失,也是由于此項原因。遺失自己所擁有之物,有時確實不是有意的??偠灾覀兊母拍钪荒苡靡越忉屓粘I畹囊徊糠诌^失。我們?nèi)绻俣ㄟ^失是由于兩種意向的互相混淆而產(chǎn)生的心理行為,那么你們就必須深深記住上述這些限制。

這就是我們的精神分析的第一個結(jié)果了。從前的心理學根本不知道有這種互相牽制混淆的情形,更不知這種牽制產(chǎn)生了這種過失。我們已把心理現(xiàn)象的范圍大加擴充,而使心理學擁有以前未經(jīng)承認的現(xiàn)象。

我們且暫時先來討論過失是“心理行為”(mental acts)這一點。這句話的含意,和“過失是有意義的”是否相同?我不認為如此。正好相反,前者乃是更不確定的主張,而且比后者更容易造成誤會。凡是可在心理生活中觀察到的一切,無論何時都可以視之為心理現(xiàn)象。但是有些特殊的心理現(xiàn)象卻直接起源于身體的或器官的、物質(zhì)的變動,這些現(xiàn)象則不在心理學研究的范圍之內(nèi)。有些現(xiàn)象直接由其他心理歷程所引起,不過在它們背后某處,則有連續(xù)的器官變化。我們所謂的心理歷程乃是指后面那一種現(xiàn)象,所以我們不如說“過失是有意義的”反而更便利。而所謂意義,就是指象征、意向、傾向及心理歷程中的一個位置。

此外尚有一種現(xiàn)象,雖然和過失有密切的關(guān)系,但不宜稱為過失。我們可稱之為“偶然的”及癥狀性的行為(symptomatic acts)。這些動作似乎是沒有動機、毫不重要、沒有意義,除此之外,它們也很明確地缺乏實用性。一方面,由于沒有可以反抗或擾亂的第二種意向,所以它們和過失不同;其他方面,它們又和我們所視為表示情緒的姿態(tài)及運動沒有什么分明的界限。凡是這種類似偶然的行動而顯然沒有目的的動作,如游戲中的動其衣裳,動其身體,以及動其近旁的物品等,都歸入此類。其他如這些動作的遺忘以及忘記自己平常低哼的曲調(diào)等,也屬于此。我主張這些動作皆各有其用意,皆可和過失作同樣的解釋,它們皆是其他較重要的心理歷程的暗號,故應視為真正的心理動作。然而我不想再更進一步討論這些心理現(xiàn)象了,我要回頭再來談論過失;因為關(guān)于過失的討論,可在研究精神分析更重要的問題上有更大的助益。

毫無疑問,討論過失時最有趣、同時尚未得到解答的問題乃是:我們說過失是兩種不同意向互相牽制的結(jié)果,其一可稱為被牽制的意向,其二可稱為牽制的意向。被牽制的意向不會再引起其他問題。但是關(guān)于牽制的意向,我們首先要知道到底會產(chǎn)生哪種意向以牽制干擾其他的意向;其次,牽制的意向和被牽制的意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guān)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