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48 歲的袁同禮是中國圖書館界的楷模。他在重慶的再度出現(xiàn)對我來說是一件幸事,我們一拍即合。不久他成立了教育部下屬的中國國際文化服務社,以便以官方身份為美國國務院文化關(guān)系司散發(fā)縮微膠卷。這些膠卷包含目錄索引,由亮紅色的盒子包裝,被派送到重點大學的中心閱覽室。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鄰居、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能夠把縮微膠卷閱讀器組裝起來,便于讀者使用。教員和專家一直迫切希望獲得自己相關(guān)研究領域的美國出版物資料。如今縮微膠卷的使用打破了運輸瓶頸,成為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方面最新的科技奇跡,前景廣闊,頗受學界稱贊。
此外,袁同禮還為我的辦事處起了一個中國名字“學術(shù)資料服務處”,隸屬于美國大使館?!皩W術(shù)”與“服務”都是很榮耀的詞語,它們使我與秘密情報工作保有一定距離。我們把這個機構(gòu)的英文名定為American Publications Service(美國出版物服務社)。
我從蓋樂博士那里聘用了曾在鹽務局工作的陳松樵(Ch’en Sung-chiao)先生為事務主任。他不僅是一位能干的勤務人員,而且與孔祥熙私交甚密。事實上,陳松樵會定期向孔祥熙匯報我的辦事處的活動情況。當我們很熟之后,每當孔祥熙(行政院院長)對我的工作特別贊賞,他總會告訴我。從此我通過這種方法與中國官方的網(wǎng)絡組織連通并擴大了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
1943 年1 月,我專程去拜訪孔祥熙博士:孔祥熙與我坐在安樂椅上,我向他提及我的家族、出身以及秘密任務。他為人精明,盯著我看了很長時間,以判斷我是否足夠坦誠。他全神貫注地觀察我,聽我講話。當我竭盡全力博得了他的信任后,他表示我可以查閱這些機密文件。
后來,我試圖描述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絡的運作,記錄道:
陳松樵生活中的一天
作為事務主任和中文秘書的陳松樵,就像是美國政府船舶的潤滑油,依靠他這艘船才可以一直漂泊在重慶的海域而不會沉沒。他個頭不高,年齡不詳(實際上是32 歲),總是穿著一件長袍馬褂,不知為何,這種裝扮讓他不知怎么有一種特別風度:對于上級慣于順從,對平級善于勸誘說服,而對下級則傲慢驕橫,就像是汽車配有三個擋位,可以隨時根據(jù)路面情況迅速換擋。美國人喜歡和他一起去買東西,看他討價還價的表演。其間他滔滔不絕說個沒完,開口美國大使館,閉口孔祥熙博士、中國臉面、中美友誼、權(quán)高位重的親戚,個個都被其搬出來,可謂為了打折降價使出渾身解數(shù),讓那不走運的老板瞠目結(jié)舌。因此戰(zhàn)時新聞局和其他一些朋友都會經(jīng)常懇請他幫忙交涉“談判”。此外,無論是東西被盜、煤塊用完了,還是某人被捕、廁所堵塞,亦或是需要信封、租房等,都要請陳先生幫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