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效分拆”與不需要分拆的競爭(3)

競爭與繁榮:中國電信業(yè)進化的經濟評論 作者:周其仁


不過,英國橘子也是可能變味的。1994年中國聯(lián)通的設立,其實基本上就是遵照英國模式而不是美國的分解模式。當時中國聯(lián)通被賦予第二國有電信公司的地位,凡中國電信局可以做的電信業(yè)務,中國聯(lián)通在理論上(沒有法律)都可以做。所以當時中國政府的選擇,基本上也是全能競爭模式,并希望通過兩個全能電信商之間的市場競爭,發(fā)展中國電信業(yè)。無奈全能競爭模式需要更為“全能”的體制條件,而實踐的結果表明中國至今還是滿足不了這些必要的環(huán)境條件。從結果來看,聯(lián)通還是聯(lián)通,而沒有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變成中國的水星集團。正是由于變味的英國橘子解決不了中國電信開放市場競爭的問題,于是才又醞釀中國電信的“分解式重組”。我們希望重組出一個有利于市場競爭的局面,但也有理由擔心,那些導致“非分解的競爭形成模式”變味的力量,會不會在中國電信選擇了“分解模式”后同樣起作用。讀者容易了解這并非危言聳聽,因為根據(jù)信息產業(yè)部領導披露的中國電信重組方案,甚至連印度那樣允許局域競爭者存在的局面在中國電信重組之后也不能出現(xiàn)?!爸挥蟹纸狻]有競爭”,實在是比印度橘子還要怪味的橘子。部分學者和電信消費者(在下便是其中之一)的失望還在其次,解決不了問題,中國電信和中國電信市場的再重組,終究還要被提上日程。為了避免來回重組、來回變味,我以為在思維上要明確一個觀點:有各式各樣的分解之道,也可以完全不經過分解,但重組電信必不可缺的是形成可操作的市場競爭,因為導致電信服務價格下降、市場擴展和創(chuàng)新迭出的,既不是分解,也不是非分解,而是經過分解或非分解方法形成可操作的電信市場競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