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音鼓
西邊的太陽升起來
太陽從西邊升起,并不稀奇。周之前,炎帝就是從西邊來的,而且是“太陽神”。周之后,秦人也從西邊來,而且做“始皇帝”。從周到唐,“中國”一直在西邊, “太陽”也都是由西往東移。這才有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但無一例外,西在前,東在后。
唐以后,則是南北移動。宋雖然定都開封,卻有四個京府: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洛陽)、南京應天府(商丘)、北京大名府。南宋則有陪都杭州臨安府,可見“中國”也可以南移。直到元明清,才“坐北朝南”,不再移動。朱元璋的定都南京,只算小插曲。
顯然,這里說的“中國”完全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政治概念和文化概念,并且主要是文化概念。因為只有延續(xù)中華文化的政權(quán),才有資格自居“中國”,不管在西邊還是東邊,南方還是北方。如果是外族入主,則一要“天下一統(tǒng)”,二要“變夷為夏”,否則是沒人認賬的。
這種觀念,是周的文化遺產(chǎn)。
的確,中華文明的底色和基調(diào),是周人奠定的。周以前,從三皇五帝到夏,都是摸索;商,則是我們民族少年時代的頑皮和撒野。周以后就成熟了,也變得沉穩(wěn)。國家制度,辛亥革命前只變了一次,時間在戰(zhàn)國到秦漢。社會制度和文化制度,則從西周一直延續(xù)到明清,這就是“以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和“以綱常倫理為核心的禮樂制度”。正是它們,決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
周,是中華文明的“定音鼓”。
周人,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然而在世界范圍內(nèi),周制度和周文化卻又是一個特例。
美索不達米亞就不說了,亂。印度和希臘也不說了。武王伐紂前,達羅毗荼人創(chuàng)造的“印度河文明”,米諾斯人創(chuàng)造的“克里特文明”,阿卡亞人創(chuàng)造的“邁錫尼文明”,都已經(jīng)先后隕落。印度河文明隕落后,還留下了幾百年的空白。此刻,印度是雅利安人的“吠陀時代”,希臘是多利亞人的“荷馬時代”,都相當于中國的“堯舜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