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錄像的特性(4)

日本AV影像史 作者:(日)藤木TDC


該書中,川中在闡述錄像的構(gòu)造和初步拍攝技法的同時,還針對其作為傳播媒體的理念作了如下啟蒙:

錄像和電視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因為錄像的存在,使得開辟傳播新途徑成為可能。

至于具體的方式,則是文中經(jīng)常提到的“訪談”這種形式:

把攝像機置于拍攝對象的生活范圍里,拍出來的(訪談)素材帶,其中的語言是鮮活的。停頓、結(jié)巴、改口、找不到詞兒時的輔助動作,甚至在編輯中被剪掉的部分等,只要直接放上去,就能營造出天然的真實性。??焦距不清、攝像機抖動、鏡頭過長(或過短)、夾雜了快門聲的影像,這在以往都被視為“不夠?qū)I(yè)”。可是,極度規(guī)整的影視手法,現(xiàn)如今看上去反而顯得“矯揉造作”。

學員們接受了這些嶄新的理念,制作影像時運用和電影截然不同的手法?!坝∠笳搲背跗诘膶W員中就有小路谷秀樹。后來小路谷秀樹接受采訪時這樣說:

“印象論壇”的講師告訴我們:“在影像的理念上,也有面談這種手法。”??我們?nèi)P接受了這些理論。錄像的這種特性是膠片拍攝不具備的。主體在欲望勃發(fā)的同時去壓迫客體,這是一種直拍的手法,而非演戲。

——《周刊實話》雜志2006年6月1日號

《全紀實AV的黎明期——“AV界的鬼才”

導演小路谷秀樹》,本橋信宏

此時的AV,可以說已經(jīng)被注入了和商業(yè)電影完全不同的血液。

《影像制作》一書的高潮部分,是針對1979年第一屆東京錄像節(jié)推出的《The Interview》的講評,該作品也是由川中伸廣擔任講師的東京造型大學學生小組制作的。文章用頗為煽情的評語細致描述了錄像內(nèi)容,打出的副標題“錄像是釀造心靈溝通的媒體”則象征性地揭示了“印象論壇”的理念。

錄像是“直擊”心靈的媒體,攝像機的存在使人得以更深入地交流。認識到這一點的小路谷秀樹把拍攝的目標從“心靈接觸”擴大到“肉體接觸”,發(fā)明了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或許這才是錄像的極致境界,這種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也因此成為AV的基本導演技法,進而被廣泛接受。

只要這樣回顧過去,就會理解為什么原本屬于同一源頭的色情電影和AV,卻在發(fā)展進程中出現(xiàn)了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也能明白這種分化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器材性能突飛猛進、錄像特性得以“弘揚”的70年代后半期。

有一種說法稱“AV是供自慰之用的影像”。其實這是一句話的后半句,還有前半句,即“色情電影是供觀賞之用的影像”。前半句被隱去了,只留下后半句,成了色情電影擁躉批評AV的口頭禪。這種說法是在鄙視AV缺乏藝術(shù)性,可是另一方面,也承認AV更能使人產(chǎn)生激情。說是“自慰”,不如說“情不自禁”更微妙。這難道不是因為錄像視頻對情感具有更直接的推動力嗎?同樣都是色情表現(xiàn),AV的表現(xiàn)力與電影不同,它并不是通過隱喻的方式循序漸進地獲得感官上的滿足,而是如同沖破要塞一般強烈的情欲釋放。當AV在編排上充分發(fā)揮了錄像的特性時,它就成為了緊緊連接觀眾和被拍攝對象的媒介。而從這個時候起,AV市場開始了無限的膨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