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兩鬢已略微花白的資深副總裁說,這完全就是過去的20年間發(fā)生在他和他太太生活中的情景。因此,那一刻,他不僅想立刻回家給辛苦的太太一個巨大的、充滿感謝的擁抱,他同時也真摯地提醒當天在會場里為數不多的幾位男性高管們,必須用更理解的心情和視角去對待這些奔波于家庭和職場之間,辛苦堅強的雙生涯女性同事們。
除了多重角色的身心負擔之外,女人還慣于用莫名其妙的情緒來打擊自己。遇到事情時,我們慣于先用感性的右腦思維,喜歡用感覺好不好來畫地自限,喜歡用別人的眼光來評價自己。因此,往往事情的本身并不一定糟到能擊垮我們,但與此同時所產生的消極情緒卻總是那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另外,源于腦部結構和神經激素分泌的生理原因,女人天生喜歡求全,希望做好每件事情,讓每個人都開心、都喜歡自己,可當最后累得人仰馬翻笑不出來時,卻發(fā)現這么委屈辛苦所換得的,還不一定討好和受到悅納。
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能任性地調頭走開嗎?還是得繼續(xù)忍耐下去?
女性心理學專家們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女人必須學會愛自己”。我相信這是一句女人們已經聽過八百萬遍,而且已經耳熟能詳的話。但問題是,完全認同這個理論的我們,該怎么做以及是否能做得到呢?請相信我,在這個問題上我思考了很久,也試著實驗了我的假設,并得到了幾個可行性的結論:
·我們需要勇敢,才能直面內心
大眾心理學上有個適用范圍很廣的名詞叫“comfort zone”(舒適區(qū)或舒適帶),它是指在參與某一事件、某種活動或某個情況的特定范圍里,能使得你舒適而且感覺自在。用比較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說,就是冬天早上暖暖的被窩;待在家里上網看美劇玩游戲;住了幾十年的小區(qū);延續(xù)了幾十年的婚姻等等。你待在這個舒適區(qū)里不一定覺得快樂或幸福,但它至少讓你感到舒服和安全,因為在這個熟悉并可以自由掌控的地帶里,你不用面對挑戰(zhàn),不需要冒險,也不會損失什么,所以你寧愿待著無聊,也不愿冒險踏出一步去改變什么。
在社會主流文化對女性約定俗成的角色認定中,女人,本來就應該和妻子、母親、被提供、被保護、妥協退讓、犧牲成全等這些象征著女性功能的符號之間畫上等號。待在由這些符號所建構的圍籬里,即使我們并不快樂,但卻覺得理所應當的自在,因為畢竟大家都在這么做,所以即使我很不甘心、很委屈,也總比我踏出了不知結果如何的那一步要安全得多。所以我們有時會看見一個女人明明知道應該逃離現有的婚姻,可卻愿意繼續(xù)留在這樁不幸福的婚姻里,只因為她非常清楚必須承受的“已知痛苦”是什么,而對離開后要面對的“未知痛苦”毫無把握,所以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心理動因作用下,選擇待在原地不動,以規(guī)避對未知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