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我們談論讀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2)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 作者:程浩


我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思考過,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閱讀一本書,不再是關心書籍本身的內(nèi)容,而是更多地關心起這本書是不是足夠深刻,足夠嚴肅,足夠掩飾起我們無知的大腦和空虛的靈魂,以及先天不足的文字品味。說得直接點兒,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卑怯心理,才會想到要用區(qū)區(qū)幾頁書來裝裱自己的人格?

一本書的價值如何體現(xiàn)?不是看什么人寫它,而是看什么人在讀它。如果一部曠世經(jīng)典落到一位徒有其表的人手中,那即便是《圣經(jīng)》、《史記》、《廣義相對論》,也不過是變成了裝點自己的胭脂水粉,未見得有什么價值。而真正能夠將一本書的價值體現(xiàn)出來的,永遠是那些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讀者,永遠是那些對知識有著虔誠信仰的讀者,永遠是那些專注于書籍內(nèi)容本身的讀者,永遠是那些熱衷于總結、分享與傳播的讀者。他們對未知事物有著足夠的熱愛,以至于忘了注意自己拿起這本書時的姿態(tài)是不是足夠優(yōu)雅,足夠獨特?可以說,一個“重其神而舍其形”的讀者,才是一個合格的讀者。

題主始終談論的都是自己與他人是如何如何地格格不入,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孤獨與痛苦。但是在我看來,這番窘境多半是你自己造成的。首先,你以書取人,將自己和他人分割成兩個高低不等的世界,且認為自己優(yōu)于對方,借此表達對一個三本學校的強烈不認同感。其次,你太過于高估自己。其實不是你無法融入周圍的同學,而是你從內(nèi)心就強烈恥于融入一個三本學校。說得直接一點,你不過是對于一個考上三本學校的自己感到不滿而已。這和你讀什么書無關,真的無關。

關于你的情況,采銅老師提出的解決方法已經(jīng)說得很好了。你需要認識更多優(yōu)秀的人,擴展自己的人脈,加強自己的社交能力。既然現(xiàn)有環(huán)境已經(jīng)無法再滿足你,那就要嘗試走進更精彩,但也更殘酷的新世界。除此之外,你一定要嘗試寫作,不管是寫日記還是寫博客,甚至是在知乎寫答案,這些都沒問題。寫作的過程是一個思維整理與歸納的過程,不在于你寫了什么,而在于你寫了多久,寫了多少。舉一個例子:假如你的名字就是知乎的一個專欄,發(fā)稿頻率是一周一篇,關注者就是專欄的發(fā)行量,贊同數(shù)和感謝數(shù)就是讀者的反響,評論就是讀者的來信,那么作為專欄的作者,你該如何維護這個專欄的品牌?又該如何保證寫出高質量的內(nèi)容?在大局已定(各領域的大牛)的知乎江湖,默默無聞的你如何才能闖出一片天地?你讀了那么多書,此刻它們能幫你解決幾個問題?如果一個都解決不了,它們能否成為你創(chuàng)作的素材?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板是什么?

思考上述這幾個問題,難道不比你整日無病呻吟地咀嚼那點兒“孤獨感”來的更有意義嗎?

說到底,你讀書,不管是一千本還是一萬本,那只是消費。而寫作,哪怕只有一個字和一句話,那也是生產(chǎn)。生命是短暫的,要學會利用有限的時間,書寫關于自己的歷史。

我常常想,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像一塊干癟的海綿,要想盡辦法去吸收更多的水分,這么做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釋放自身的能量。而一塊不懂得釋放的海綿,即使吸收再多的水分,也最多只是一個臃腫的水貨而已。

對生活不滿,對人生不滿,對自己不滿,那就努力成為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人,而不是拿書來說事兒。書,只能是書,不能是別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