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私塾
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分士、農(nóng)、工、商四民,“學以居位(做官)曰士”。要做官,非通經(jīng)籍、應科舉考試不可。朱熹注的四書,從元朝以后即定為科舉用書,成了法定的教科書。農(nóng)工商子弟讀書,一般不是為了應科舉,而是為了略識之無,便于記賬之類。于是,他們另求簡便之路,便有蒙學——兒童的啟蒙用書。舊時村塾蒙學最普通的是“三、百、千、千”,即《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此外還有《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等。這類書,用簡短的駢儷句式,且多押韻,兒童讀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既能識字,又長知識,以至終生不忘。其中貫注的自然觀、倫理觀、道德觀、價值觀、歷史觀等,活潑鮮明,通俗易懂,因之能在民間廣泛流傳。所謂“讀了《增廣》會涉罵,讀了《幼學》會講話”。因為《增廣賢文》多談世態(tài)人情,《幼學瓊林》多詞匯典故吧。這些書的內(nèi)容雖同屬封建文化的范圍,不免宣揚封建思想意識,甚至還有庸俗無聊和迷信荒誕的東西,但在傳授基本知識,進行生活教育和端正道德規(guī)范方面,還包含不少有益的成分,是不可一筆抹殺的。這種蒙書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自有其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價值。
《三字經(jīng)》相傳為南宋王應麟(朱熹弟子)編纂,明清兩代續(xù)有增補,全書共376句,包括天文、地理、典籍、歷史、人物以及社會人生種種,簡要賅博,便利記誦。作為封建社會的兒童啟蒙教材,《三字經(jīng)》確是編得很高明的。書中故事,貫穿孔孟儒家思想,但也有許多獎勤教儉、鼓勵讀書、傳授學習方法的內(nèi)容。如關于兒童教育的:“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關于讀書方法的:“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诙b,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敝v圣賢宰輔勤學的:“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辟澕邑毝嘧x者:“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薄度纸?jīng)》中的許多句子,即使沒有讀過的人,也耳熟易解,可以順口背出幾句。盡管一開頭的“人之初,性本善”,提出的是一個哲學上爭論不已的問題,這句話至今也仍是家喻戶曉的。由于句子短又押韻,好記易背,過去湖南農(nóng)村中的兒童都把這兩句編為兒歌唱:“人之初,抓泥鰍;性本善,抓黃鱔。”
《幼學瓊林》成書于明代,可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簡明通俗小百科,也可說是民間常用的成語典故小詞典。天文地理、古往今來、朝廷制度、名臣武將、文事科第、人情世故、家庭婚姻、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藝,以至鳥獸花木、神話傳說,無所不包。人們生活中慣用的詞匯格言,習聞常見的成語典故,不論下里巴人還是陽春白雪,在書中大都可以找到,所有這些都以對仗聯(lián)語表之,其中釋文尤為簡練恰當。短者才幾個字(無言曰緘默,息怒曰霽威),長者也不過20多字(苻堅自夸將廣,投鞭可以斷流;毛遂自薦才奇,處囊便當脫穎)。全書聯(lián)語不下一二千條,加上注解約20多萬字。
比如:
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問舍求田,原無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平空起事,謂之平地風波;獨立不移,謂之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