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逃離火鍋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作者:Meiya


曹亞瑟

朋友宴客,安排在一家新開的火鍋店。

我吃火鍋,有過慘痛的經(jīng)歷。那就是,其一,從未吃飽過;其二,火鍋的百菜一味,讓我想起來就口中無味。不是對朋友不敬,經(jīng)過充分的思想斗爭,還是只好恭謝不敏。

火鍋其實還是蠻有人緣、也蠻有人氣的,你看那些有名氣的火鍋店,到處是人頭攢動。尤其是全家人圍坐一桌,熱氣騰騰,云煙繚繞,各色生鮮食料擺滿桌上,麻辣醬、海鮮汁、沙茶醬、蒜蓉汁,供人選擇,也算是其樂融融。

但我就是喜歡不起來。我只是奇怪:怎么能所有食料都在開水中涮涮就吃呢?牛肉、羊肉、魚丸、雞胗、蘑菇、冬瓜、豆腐、白菜怎么能夠是一個滋味呢?一群人在水里面撈啊撈的怎么能夠吃飽呢?雖然后來有了一人一份的小火鍋,衛(wèi)生條件大大改善,但實質并沒有變化,仍然是一個人在水里面涮啊涮,撈啊撈,再蘸著同一種佐料,所有的食料仍然是一個味道。

更可怕的是,我吃火鍋從來沒吃飽過。不是我食量大,也不是我胃口偏,而是那些羊肉片、菜葉子在我肚子里縹緲一過,根本留不下任何痕跡!可能在我的脾胃判斷里,那根本就不是菜,而是餐前點心。而正餐未到,難免也就無法支撐幾個鐘點了。

看前輩們的著述,無不對火鍋(涮鍋)褒贊有加,使我頗生“異數(shù)”之感。如白居易的名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據(jù)說就是為火鍋所寫;朱偉先生考證,在中國,火鍋從東漢時就有雛形了,最晚盛行也在南北朝。近如唐魯孫先生,正宗的老北京,他在《歲寒圍爐話火鍋》一文中感嘆道:“北平最著名賣涮鍋子的東來順、西來順、同和軒、兩益軒幾家教門館子,扇好鍋子端上來,往鍋子里撒上蔥姜末、冬菇口蘑絲,名為起鮮,其實還不是白水一泓。所以吃鍋子點酒菜時,一定要點個鹵雞凍,堂倌一瞧就知道您是行家,喝完酒把雞凍往鍋子里一倒,清水就變成雞湯了?!比绱嗣卦E,一看就是老食家的經(jīng)驗之談。而一般食客,往往也就是吃點清水煮白肉的命運了。

徐珂在《清稗類鈔》記載清末時的情景:“京師冬日,酒家沽飲,案輒有一小釜,沃湯其中,熾火于下,盤置雞魚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币彩浅缘门d味盎然,其中甚至不乏洋鬼子們。在唐魯孫筆下,美國人艾德敷最愛吃北平那種帶多格的共和火鍋,調(diào)回美國時,干脆定做了兩只共和火鍋到故鄉(xiāng)肯塔基,使火鍋在異國生根開花。就連法國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在吃過日式火鍋壽喜燒后,都玩味不已,認為這樣可以沒完沒了地做,沒完沒了地吃,產(chǎn)生自我重述,像一篇連綿不斷的文本,因之把火鍋賦予了符號學聯(lián)想。

如此看來,火鍋的魔力網(wǎng)住了中外老饕們的胃口與情思,在前輩們對火鍋的一篇篇頌歌面前,我的反調(diào)唱得有點虛弱乏力,能引為同道者不多。于是,我只有孤獨地不吃,孤獨地逃避乃至抗爭,默默地吃我的各式小菜。忽一天,讀到袁枚的《隨園食單》,里面有一篇《戒火鍋》,總算是讓我找到了知音。他說:“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jīng)多滾,總能變味。或問:菜冷奈何?曰:以起鍋滾熱之菜,不使客登時食盡,而尚能留之以至于冷,則其味之惡劣可知矣?!焙呛?,知音?。≡兜睦碚撆c我一樣,認為并不是所有食物都可以用水涮之的,況且物性不一,火候不同,如此尋求一律,肯定不會好吃。

我是個食物的自由主義者,喜歡豐富多彩、百花齊放,因而推崇每菜一法、百菜百味。所有食物動輒一律,做法相同、味道相同,必定是霸權主義的,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對此,如果反抗無著,我只有一個辦法——逃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