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生涯(3)

中國女孩耶魯夢 作者:(美)郭珍芳


我發(fā)現(xiàn)這所學校離一個白人富人區(qū)不遠。富人區(qū)的家長如果想讓孩子上公立學校,只能送他們來這里。剩下的孩子來自環(huán)繞著學校的一個小區(qū),這個小區(qū)里住的是中低階層的黑人——直到后來我才明白這些詞意味著什么,但我當時就意識到,保拉姨媽是對的,我的學校所在的區(qū)域遠遠強過工程區(qū)——那時我已經(jīng)知道,我們住的地方叫工程區(qū)。

在很多方面,我都覺得自己與黑人孩子更相像:白人小孩從家?guī)硌b在棕色紙袋里的三明治。兩個白人男孩單獨坐一桌,跟其他人保持距離。我跟黑人小孩一樣,吃的是免費的熱餐,而安妮特是我們這桌唯一的白人。此外,我住的地方也是黑人區(qū)。盡管如此,黑人孩子彼此都是朋友,我卻不屬于他們的圈子。他們的英文說得又快又輕松,他們在院子里唱著同一首歌,玩同一種跳繩游戲。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是這樣唱的:“你看起來像只猴子,聞起來也像。我們討厭你,博加特先生,恨到了心坎上?!?/p>

當然,其他孩子也覺得我是個“怪咖”:穿著手縫的、不合身的衣服,留著男孩的頭發(fā),這讓我總是顯得格格不入。我的頭發(fā)一旦長到脖頸處,媽媽就把它剪短。她說這樣更方便,因為在我們冰冷的房間里,頭發(fā)洗完后能快點兒干。盡管我們班其他黑人小孩家大部分也很窮,但他們穿的衣服起碼都是從商店里買的。在上學的路上,我仔細看了看學校附近那個小區(qū),都是高高的居民樓,那里就是一些黑人小孩的家。地面上有些碎玻璃渣,幾面墻上有涂鴉(我已經(jīng)知道這些英文字母叫“涂鴉”),但灌木叢環(huán)繞著樓宇,大部分窗戶沒有被木條封起來,而且里面肯定有暖氣。

當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有個男孩從某天開始再也沒來上過課,沒人知道他去了哪兒。還有一天中午,一個女孩被她媽媽接走了,她媽媽看上去遭到了毆打。博加特先生見到這些,眼睛都不眨一下,仿佛已經(jīng)習慣了。放學后,打架斗毆時有發(fā)生。我親眼見到一個男孩的眼睛上方被劃了道口子,鮮血直流。大部分時間是男生之間互相打,有時也有女生跟女生打,或是男女混打。

男孩女孩們對彼此的厭惡發(fā)展出一種不良嗜好:戲弄和粗魯?shù)厝枇R。他們忙著跟虱子較勁:抓虱子、除虱子、預防虱子。虱子的傳染性給了男生很好的借口,可以用最大的力氣互相拍打,還可以摸女生。我不知道虱子是何物,結(jié)果全班的虱子都爬到了我的身上。我從小接受的教育要求我未經(jīng)允許不能隨便碰別人,因此我渾身的虱子無處打發(fā)。虱子倒是一種可以超越種族界限的東西。我本不是個病怏怏的孩子,可那個冬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冒。我的鼻子經(jīng)常被擦破皮,鼻孔周圍是一道道小口子。我們請不起醫(yī)生。我因高燒哆嗦個不停時,只能躺在床上休息。媽媽把大片的姜放在米飯里蒸,然后用手絹把熱騰騰的米飯包起來,讓我放在頭上,直到米飯變冷,說這樣就能吸走細菌。她還把檸檬放進可樂里煮,讓我趁熱喝下。

雖然病著,可我還是得去學校,因為房間實在太冷了,媽媽不放心留我一人在家。坐在教室里,我經(jīng)常覺得天旋地轉(zhuǎn),臉頰因發(fā)燒而滾燙,鼻涕橫流。在學業(yè)上唯一讓我高興的是,博加特先生認為女生學不好自然和數(shù)學,而它們都是我的強項,我很樂于證明他是錯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