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親密敵人(9)

誘惑心理學(xué) 作者:(美)丹尼爾·阿克斯特


現(xiàn)在你就待在這個房間里,顯然你也不想打掃衛(wèi)生。你開始問自己:我真的必須打掃它嗎?為什么不把它留給下一位住進來的“我”呢?但事實上,除了現(xiàn)在住在這間屋子里的你以外,根本不可能有其他人會來把它打掃干凈??赡悻F(xiàn)在就想洗個澡,其他任何事都不想做,在你后面住進來的“自我”也都懶得動手整理一下房間。久而久之,這間屋子就亂作一個豬窩。只要任何一個“自我”肯犧牲一下,為其他人做點貢獻,這間屋子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么糟糕。但在你心里其實就只有此刻住在里面的“自我”,你根本不在乎這間屋子以后會怎么樣,只管自己享受,其他的“自我”就這樣被你打入了冷宮。

你要這么想的話,實際是讓所有的“自我”都受盡折磨。假裝認(rèn)為“自我”不會對下一位房客有什么影響,或是覺得“現(xiàn)在的自我”和“下一任自我”之間有很長的距離,這樣的想法真是愚蠢可笑至極。我們心里其實很清楚,自己就是那些接下來住進去的房客。如果我們能痛痛快快地把房間打掃干凈,給之后住進來的房客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他們也會顧念到我們的好處,效仿我們的行為。在安斯利看來,自我之間這種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可以用來解釋人的意志力,因為如果我們絲毫不在意未來(或是過去)的自我,那么現(xiàn)在的苦惱抱怨又是為何呢?

你怎么看待犧牲眼前的利益,自己也會從中受益這一觀點?你會為了一個即將出場的陌生人犧牲自己的部分快樂嗎?人們能夠從為他人做貢獻以及約束自我中獲得一種滿足感。在期待未來獎勵的過程之中,人們也能發(fā)現(xiàn)快樂。事實上,這個過程本身帶來的幸福感要遠遠大于獎勵本身帶來的快樂。

近年來在心理學(xué)圈子里非?;钴S的謝恩·弗雷德里克(Shane Frederick)在耶魯大學(xué)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他認(rèn)為,人們對于未來的態(tài)度是十分復(fù)雜的,我們不會自己給自己增加快樂,也不知道該如何推遲痛苦。很多人喜歡喝酒,它其實是以今天的快樂換取明天的痛苦,而跑步則相反:現(xiàn)在我們可能會覺得跑步好累、好辛苦,但它帶給我們的是明天的健康。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方面,今天人們在學(xué)校里接受教育是為了明天獲得更高的經(jīng)濟回報。有些人為了追求小麥色的皮膚,此刻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痛苦(在太陽底下曝曬的滋味肯定不好受),短暫的快樂(有了小麥膚色)過后迎來的卻是新一輪的痛苦(長期的皮膚損傷)。

雖說期待獲得回報的過程也是一種回報,但人們始終不知道它到底能帶來多少快樂。弗雷德里克指出,現(xiàn)在有很多人喜歡在網(wǎng)上買東西,高額的快遞運費實際上也沒給他們帶來多少實惠;我們雖然享受期盼貨物到來的過程,卻絕對不希望支付額外的費用來延長享受的過程。并不是所有的期待帶來的都是快樂,可能我們盼來盼去最終得來的是痛苦,這種痛苦或許會更讓人撕心裂肺。有時,人對恐懼的心理體驗會比這件事情本身更讓人覺得糟糕。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往往希望快點兒從負(fù)面經(jīng)歷中走出來,而不是抱有事情會有所好轉(zhuǎn)的僥幸心理,一直拖著不去處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