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來龍:禮崩樂壞上千年(8)

中國盛世 作者:馮敏飛


賈誼20余歲被召為博士,經(jīng)常上書,主要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在《陳政事疏》中,賈誼大聲疾呼:我看天下形勢,可為之痛哭的有一個問題,可為之流涕的有兩個問題,可為之長嘆的有六個問題。他形象地說:把火放在柴堆之下,自己睡在柴堆上,只是火還沒燃燒起來,就自欺欺人說平安無事。當今形勢,同這有什么兩樣?他具體指出:危害王朝政治安定的首要因素,是諸王企圖叛亂。他為此建議:在原有諸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諸侯,削弱他們的實力。諸王死后,他們的封地應(yīng)分割若干塊,分封給他幾個兒子。這樣,一方面讓諸王的子孫放心,知道會按制度受封而不反叛,另一方面諸王的封地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愈少,直到地盡而止,力量也就愈來愈削弱,結(jié)果像身體支配手臂,手臂支配手指那樣自如,國家也就長治久安。

劉恒十分欣賞賈誼這一建議,但他當時的主要精力在穩(wěn)定政局,恢復(fù)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上,不宜與諸王公開對抗?;蕶?quán)和王權(quán)的矛盾沒解決,危機繼續(xù)發(fā)展。

劉啟繼位后,御史大夫晁錯又上《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其反遲,禍大?!眲⒉杉{晁錯這一建議,以各種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東???、趙王遂的常山郡和膠西王的六個縣。

這一改革引起極大震動。晁錯的父親說:“你在朝廷當政,侵削諸王,使皇室骨肉疏遠,引起大家怨恨,你為什么要這樣做?”晁錯說:“不這樣,天子沒尊嚴,國家不得安寧!”父親嘆道:“你這樣做,劉氏王朝當然安寧,可我們晁家就危險了!”這位老人服毒自殺,遺言說:“我不忍眼睜睜看著大禍臨頭!”

晁錯父親的擔心一點也不多余。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諸王非常不滿,尤其是劉邦之侄吳王劉濞。因為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曾因小事紛爭用棋盤打死吳王的兒子,他早就懷恨在心。于是,公元前154年正月,他發(fā)動同姓王聯(lián)合大叛亂,參與的有8個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劉濞發(fā)兵20萬,號稱50萬,同時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jié),用“清君側(cè),誅晁錯”的名義,直接進軍京城,想取代劉啟。

叛軍順利打到河南東部。劉啟一邊命周亞夫率軍鎮(zhèn)反,一邊尋求政治解決辦法。有人提議:殺了晁錯,讓叛軍沒借口。劉啟天真地以為叛軍的目標只是“君側(cè)”,而不是君本身,便同意了。于是,中尉到晁錯家傳旨上朝,晁錯穿上朝服就跟著出門。哪想到,車馬經(jīng)過東市的時候,中尉命令停車,忽然拿出另一份詔書,宣布當即腰斬晁錯。

叛軍并沒有因晁錯之死而收兵,劉啟這才后悔。三個月后平定這次叛亂,劉啟又借機削奪諸王領(lǐng)地,把諸王任免官吏的權(quán)力收回,從此諸侯只是名義上的封君,再沒有政權(quán)。

晁錯之死,后人憤憤不平。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寫過一篇《晁錯論》,說一個國家最困難的事、最難做的事是什么呢?是看起來天下太平,實際上埋藏著隱患。明代思想家李贄說:“晁錯可以說不善謀身,不可說不善謀國?!本褪沁@樣一個為了國家利益而不顧個人安危的能人,在所謂“盛世”也難逃被錯殺的厄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