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其實是一種經(jīng)過包裝的行為,不會顯露出某種明確又典型的征兆。不過倒也并非毫無破綻,罩門就在于言談舉止的改變。測謊機正是主攻這項弱點,追查受測者身體反應的變化。幸運的是,在沒有那些笨重儀器協(xié)助的情況下,我們一樣可以利用這項弱點來揭穿謊言。
為此,我們必須先觀察行為的基準線,掌握說謊嫌疑人正常的言行舉止。做好準備之后,接下來就要觀察可能發(fā)生的改變:是否出現(xiàn)了某種新的行為?先前的某種行為是否消失了?某種特定的行為是否改變了?無論改變的樣態(tài)如何,改變越多就代表越有可能說謊。為了排除可能造成偏離行為基準線的其他原因,我們應當適度地變換話題,仔細觀察說謊嫌疑人是否只針對關(guān)鍵性問題顯露出異狀。
將程序反過來進行也同樣有效。當我們故意引誘別人說謊時,可以從兩方面去觀察對方的反應:首先,對方有沒有扯出更多的謊言;其次,對方在說謊時會出現(xiàn)什么舉動,這一點才是主要關(guān)鍵。接著,當你話鋒一轉(zhuǎn)提到關(guān)鍵性問題時,若是對方表現(xiàn)出與先前說謊時同樣的言談舉止,那么他八成是在說謊。
然而,有一個棘手的問題。當人們面對別人的指控時,會產(chǎn)生強烈的反應是無可厚非的事。正因如此,要從同樣表現(xiàn)出行為異常的人中,正確辨別出說謊者與誠實者,看起來十分困難。所幸搭配測謊機進行的罪知感問題測試,可以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可以在提問當中暗藏只有真正的行為人才知道的細節(jié);換言之,只有真正的行為人才會對此有所反應。
倘若要在日常生活中誘使說謊者產(chǎn)生偏離基準線的行為,反射性問題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用暗藏弦外之音的陳述或問題來質(zhì)問說謊嫌疑人,只有真正了解實情的人才會聽出話里所包含的指控——說謊者會因而改變言談舉止,而誠實者則表現(xiàn)得一如既往。這就跟進行“羅夏克墨跡測驗”(Rorschach test)是一個道理,在面對意義含糊不明的圖像時,我們的反應會透露出自我的內(nèi)心狀態(tài)。
簡言之,有效揭穿謊言的第一項基本原則是:觀察行為模式的改變。找個機會仔細地觀察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改變有多么明顯。這項原則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場合,即便對方是來自不同的文化圈也同樣適用。手勢、聲音與肢體語言等各方面的文化差異,經(jīng)常會增加揭穿謊言的難度。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說謊者似乎較難對付。然而,突然間偏離正常行為模式的現(xiàn)象,我們倒是可以觀察得出來。不論在何時何地,面對何人,請留心你的交談對象是否在言談舉止上出現(xiàn)了什么改變。反復練習,你便能夠朝正確的方向邁進。不過,接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