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產(chǎn)生的價格將反映買賣雙方相對的議價能力。威脅、欺騙、虛張聲勢等,都是討價還價中常見的手段。買家假裝他不怎么需要金槍魚,而賣家則會表示,自己的保留價格的確非常高。雙方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他們堅持這樣的不妥協(xié)態(tài)度,有可能導致談判的失敗。還有,他們的自我吹噓也可能會誤入歧途,讓自己置身于騎虎難下的境地。即使大家終于達成了協(xié)議,也必然要經(jīng)歷一番長期而艱難的談判,雙方都為了爭取更合算的買賣而堅持下去,考驗對方的耐性。不管是造成拖延,還是讓談判陷入僵局,其實雙方都會遭受損失,但這是艱苦的討價還價肯定要導致的結(jié)果。
現(xiàn)在讓我們改變一下假設(shè),假定存在兩個賣家,買家可以到其中任何一家購買。其中一個賣家供應金槍魚的成本是6 000美元,而另一家則是6 500美元。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再假定買家只要一條金槍魚,而兩個賣家出售的金槍魚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買家會放棄和賣家單獨進行討價還價,而是讓這兩個賣家輪流向自己報價,然后用一個賣家的要價來誘導另一個賣家。比如說,賣家一的要價是7 500美元,他就邀請賣家二出來討價還價,此時賣家二就很可能報出更低的價格,如7 400美元。如此這般,兩個賣家會紛紛降價,直到價格降到6 500美元以下,低于其中一個賣家的保留價格,那時,成本較高的賣家將被逐出競爭市場。
在這樣的競價買賣中,市場價格并不存在不確定性:它將等于兩個賣家中成本較高的那家的成本。結(jié)果使買賣雙方都很滿意:買家的凈回報是1 500美元(價值減去價格);賣家的凈回報則是500美元(價格減去成本)。當存在競價的時候,討價還價的技巧就沒有什么用武之地了。如果某一個賣家態(tài)度比較強硬的話,買家會去找另一個賣家。另一方面,買家也不需要有還價的麻煩,因為競爭的過程整個來說對他是有利的。
當出現(xiàn)更多賣家的時候,競爭對買方而言將變得更加有利。例如,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三位賣家,新增加的這位賣家的成本只有5 500美元,那么最終的成交價格就會降到6 000美元。一般來說,在競價市場中,成交價將是第二低的成本價。因為當報價降到次低成本價時,競爭就會停止。隨著競爭者數(shù)目的增加,最低成本價和次低成本價之間的差距會縮小,成交價格會趨近于最有效率的賣方的成本價。更多的競爭將帶來更低的價格。
人們已經(jīng)在實驗室中對討價還價和競價買賣模型進行過比較研究。在如下的一項實驗中,主持人邀請了許多大學本科生,讓他們決定如何分配可能得到的10美元。做討價還價模式的時候,學生們被逐一配對。其中的一位學生將提出分配建議,而另外一位學生則對建議表示同意或者反對。如果表示同意,他們就將按照達成的協(xié)議分配那10美元,如果表示反對的話,則意味著雙方什么都得不到。而在競價買賣模式中,只有唯一的一個賣方,他將接受九位買家的競價,最高限制是10美元,他將選擇最高的出價者。選擇之后,賣家將獲得那個最高的競價,而競價成功的買家將獲得10美元中除了競價以外剩余的部分。討價還價的實驗結(jié)果顯示,10美元通常是被雙方平分的,而提議者有時能夠得到多于一半的錢。但是,導致買賣雙方都一無所獲的討價還價失敗的情況還是存在的,而且概率驚人的高:大約有四分之一的談判會崩潰。而在競價買賣的模式中,10美元總是能成功地分配出去,當然,競價者的剩余往往被迫降到幾個美分,讓那個唯一的賣家占去了大部分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