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山子是個百度都找不出來的地名,她位于吉林長春的一個郊縣,平原地區(qū),擁有大片的鹽堿地。盡管名字看上去霸氣外露,聽起來也像是某種旅游勝地,但我至今也不太清楚各大類型的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上有無更新這里的地理位置。
1983年8月,我在此出生,鄉(xiāng)下的新鮮空氣賦予了我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以至于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能活過2083年。當年計劃生育還不夠嚴格,村里多數人家都是兩個以上的孩子,只有我享受著獨根獨苗的待遇。從小備受呵護與關照,成為全家重點培養(yǎng)對象。農村民風樸實鄰里溫良,作為獨子,我并不孤獨,擁有各種驚呆了的小伙伴,以及漫山遍野的腳印。
鄉(xiāng)下的童年生活賦予了我某種情懷。這里四季分明,我站在春天開滿野菊花的山坡上,將狗尾巴草編織成一條金魚;或者在秋天砍下蘆葦,做成一把手槍;還有夏天的蝌蚪以及冬天的雪人……那個時候,各家還沒有普及電視。我有足夠的、真正自由的時間。村子的南面有一條河,鄉(xiāng)下人通常稱之為南河套。那是一片圣地。一到夏天,便會出現各種光溜溜的小孩在此嬉戲。
偉偉跟張二是我的固定玩伴,他們一個負責在河里撈魚,一個負責將捉來的巨大螞蚱捆在枯草上嚇唬路過的膽小女生。我則負責幫撈魚的偉偉打下手以及指著被張二嚇哭的女生哈哈大笑。
偉偉撈魚很有一手。他先在河里摸出一大把的螺螄,再將其砸碎,放入從家里偷來的簸箕內,簸箕四角牽著長線,四條線最后纏在一起,一頭拴在長桿上,如同釣魚竿。撈魚的時候先朝河里魚多的地方撒些饅頭屑,引魚過來,再手握桿子,悄悄將放了石頭跟螺螄肉的簸箕沒入其中。魚兒聞到螺螄肉的腥味紛紛游入簸箕內,待到時機成熟時,再一抬手,所有的魚兒紛紛上當,無一漏網。
然而,通常在最關鍵的時刻,總有些令人深惡痛絕的小孩跑來搗亂,偉偉剛準備收桿子,他們便“咚”的一聲跳入水中,掙扎在簸箕內搶食的魚群受到驚嚇,立刻做鳥獸散狀。我與偉偉頓時氣急敗壞地破口大罵,我扔下手中的饅頭屑便去追。無奈,玩過水的小孩全身滑溜溜的,怎么抓也抓不住。在一旁忙著嚇唬過路女生的張二,便在這個時候顯示出應有的智慧,他立馬跑向村頭那個孩子的家里,告訴他的父母,“你家誰誰誰在河里玩水呢”。于是,長輩出動,沒有抓不了的調皮小孩,只見他爸將手朝沙地上一摸,自制防滑功能,一逮一個準,不到一支煙的工夫便提溜著兒子的耳朵回去了。
我們撈魚最多的一次是每人提溜五條回家,每條都比大人的巴掌還大,可謂是滿載而歸。
到了冬天,南河套依舊熱鬧。大年三十晚上,我們懷揣著從家里偷來的炮仗在河邊放,有人拿來家里自制的燈籠圍在河邊相互追趕。眾人在一旁點燃篝火,把寒冷的隆冬照得通亮。還有值得一提的事。
有一年的夏天,我破天荒沒去南河套,而是爬上村里的那棵老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