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全會議與克格勃有何關系(1)

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 作者:彭光謙


說起我們北方鄰國的國家安全,國人必然會聯(lián)想到前蘇聯(lián)國家安全委員會,那個世界頂級的特工情報機關克格勃,兩者總有點親緣關系吧?

存在于1954年至1991年的前蘇聯(lián)國家安全委員會,其簡稱為蘇聯(lián)克格勃,是安全保障領域的國家管理機關,名義上是蘇聯(lián)部長會議的一個部委。它的基本職能是對外情報、反諜、特工行動、邊防、黨政領導人保衛(wèi)、機要通信,對付民族主義、政治異見和反蘇活動,為蘇共中央和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提供有關國家安全、國防、社會經濟形勢、外交外經工作的情報。

克格勃的前身是前蘇聯(lián)內務人民委員部,先后有亞戈達、葉若夫和貝利亞出任領導。

這個集情報、特工、保衛(wèi)和鎮(zhèn)壓功能于一身的克格勃實在太強大、太恐怖了,令前蘇聯(lián)廣大革命群眾不寒而栗。似乎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恐懼,他們故作輕松地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的政治幽默。試舉數(shù)例。

什么叫幸福?

英國人:冬夜穿著羊毛襪,坐在暖融融的壁爐前讀莎士比亞。

法國人:跟金發(fā)女郎在海灘銷魂一周,然后好合好散。

蘇聯(lián)人:半夜克格勃敲門說:“伊萬,你被捕了!”我說:“對不起,伊萬不是我,是鄰居!”

1937年蘇聯(lián)“大鎮(zhèn)壓”時期,內務人民委員部一中層干部路遇小學時的班主任:“老師,您干嗎愁眉苦臉?也許我能幫上忙?!?/span>

“這事兒你那個單位無能為力。那天在課堂上我問彼得羅娃,《葉甫蓋尼·奧涅金》是誰寫的?她說‘老師,不是我’。又問伊萬諾夫和西多羅夫,他倆也說‘不是我’。這樣的學生,我能不發(fā)愁嗎……”

第二天早上,老師接到電話:“您放心,那仨小子都招了,承認《葉甫蓋尼·奧涅金》是他們寫的!”

筆者1978年到前蘇聯(lián)工作時,克格勃依然是長盛不衰的一個幽默主題。

“莫斯科哪個地方最高?”

“當然是533米的奧斯坦金諾電視塔!”

“錯!是盧卞卡廣場克格勃大樓的地下室,從那里能洞察全國每個角落的動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