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控制市場和淘汰競爭對手,只是比較一般的資本主義集中過程中的一個方面,而且是既不普遍也非不可逆轉的方面:例如1914年,美國石油業(yè)和鋼鐵業(yè)的競爭情形便較十年前還大。因此,若以1914年的情形而言,把這個始于1900年的資本主義發(fā)展新階段稱為“壟斷性資本主義”,是很容易引起誤解的。不過,我們稱它為什么并不重要(“股份有限公司資本主義”、“有組織的資本主義”等),只要我們同意(也必須同意)合并犧牲了市場競爭而獲得進展,商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犧牲了私人小商號而獲得進展,大商業(yè)和大企業(yè)犧牲了較小的商業(yè)和企業(yè)而獲得進展,而這種集中顯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實業(yè)或企業(yè)控制市場的傾向。這一點,甚至在英國這種老式的小規(guī)模和中型競爭性企業(yè)的堅固堡壘中,也很明顯。由1880年起,供銷模式也發(fā)生了革命?!笆称冯s貨商”和“肉販”現在不單是指一個小零售商,而越來越經常地是指那些擁有百家分行的全國性或國際性商號。在銀行業(yè)中,具有全國網絡的大型合股銀行,當時以極快的速度取代了小型銀行:勞埃德銀行(Lloyds Bank)并吞了164家小銀行。1900年后,如前所述,老式的或任何形式的英國“鄉(xiāng)村銀行”,都已成為“歷史古董”。
像經濟集中一樣,“科學管理”(這個詞匯到1910年左右才使用)也是因“大蕭條”而產生。它的創(chuàng)始者和提倡者泰勒(FWTaylor,1856~1915),于1881年開始在問題嚴重的美國鋼鐵業(yè)展開他的構想。利潤在不景氣中所承受的壓力,以及與日俱增的公司規(guī)模和復雜性,表明傳統的、憑經驗的、粗枝大葉而實際的企業(yè)經營方法,尤其是生產方式,已經不合乎時代需求了。因而,需要一套更合理、更科學的方法來控制、監(jiān)督并規(guī)劃那些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的大型企業(yè)。這項由泰勒主義全力以赴并被日后大眾等同于“科學管理”的任務,便是如何能讓工作人員多工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當時采用了三種主要方法:(一)將每一個工作人員從工作群中孤立出來,將他、她或這個工作群對工作過程的控制,轉移到管理人員身上。這個管理人員要確切指示這個工作人員去做什么以及完成多少產量,而其所根據的是(二)系統地將每一個過程分解為按時間調節(jié)的組成因素[“時間—動作研究”(time-motion study)],以及(三)利用各種不同的工資給付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增產動機。這種以成果作為支付標準的制度很快便廣為傳播,但是在實際運用上,照字面解釋的泰勒主義于1914年前不管在歐洲,或者甚至在美國,幾乎都沒有什么進展,而在戰(zhàn)前最后幾年,也不過是管理界所熟悉的口號而已。1918年后,泰勒的名字和另一位大量生產的先驅福特(Henry Ford)一樣,同時在布爾什維克(Bolshevik)的計劃經濟者和資本主義者之間,成了合理使用機械和勞力以使生產盡量擴大的代名詞。
不過,很清楚的一件事是:在1880~1914年間,大型企業(yè)的結構轉化,從生產到辦公室和會計工作,都有重大進步?,F代法人組織和管理等“看得見的手”,已取代了亞當·斯密意指市場的那只“看不見的手”。于是,高級職員、工程師和會計師開始接下業(yè)主兼經理的工作?!肮煞萦邢薰尽被蚵摵掀髽I(yè)取代了個人,至少在大型企業(yè)中,典型的實業(yè)家現在很可能不是創(chuàng)辦家族的一員,而是領薪水的行政人員,而監(jiān)督他的大概會是一個銀行家或股東,而非負責經營的資本家。
還有第三種擺脫企業(yè)困境的可能辦法——帝國主義。“不景氣”和殖民地瓜分熱潮在時間上的巧合,時常受到人們的注意。歷史學家對于這兩者之間究竟有多密切的關系,至今仍爭論不休。無論如何,如下章將要說明的,它們的糾葛要比簡單的因果關系復雜得多。不過,大體上不可否認的是:為資本尋找更有利潤的投資環(huán)境的壓力,正如為生產尋找市場的壓力一樣,也促進了向外擴張。1900年時,一位美國國務院官員說:“領土擴張不過是商業(yè)擴張的副產品。”而他絕不是從事國際事務和政治事務的人士當中,唯一持這種看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