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一句話,寫作或表演還沒體驗過的年齡是很困難的,不到那個年齡不會懂得的事情多得數(shù)不清,而且也沒有自信能演好吧。尖銳地指出上述問題的,是室町時代的“能”劇藝術(shù)家世阿彌 ①。
這位杰出的“能”劇表演者在其著作 《 風姿花傳 》 ②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在表演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的地方。
當然,這本書是世阿彌收集整理的,內(nèi)容大都是和世阿彌的父親觀阿彌之間的對話,世阿彌問到表演老年人時需要注意之處時,觀阿彌是這么回答的:
首先,在扮演老人的時候,需要注意“老年人的年輕動作”,雖說演的是老人,但不能動作遲緩,也就是說不能太老氣橫秋。相反,應(yīng)該是越老越好動,看上去像個老小孩似的,結(jié)果經(jīng)常會踉蹌或摔倒。這才是老人的行為舉止。
這是多么有見地啊。真是入木三分。
確實,年輕人在扮演老年人的時候,往往會模仿老年人的樣子,也就是像老年人那樣動作遲緩,但這樣并不能演出真正的老態(tài)。正相反,以裝嫩的動作來表演,才是地道的扮老。
實際上,人是越老越愛裝嫩,越虛弱越愛逞強,越無知越愛顯擺,這些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年齡增長是一件很令人心情沉重和焦慮的事情。
這的確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也不見得都是壞事。正因為年齡增長了,人才能分辨各種事物,漸漸明白事物的本質(zhì)。
這次,我能寫出 《 孤舟 》 這樣以退休的丈夫和他妻子為主人公的故事,也全是拜年齡增長所賜。
如果我還是五十多歲的話,可能就寫不到這樣真實的程度。不,絕對寫不出來。
在這個意義上,作家年齡增長或許并不是壞事。不僅如此,以后說不定我還能擴大范圍,生動真實地寫出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的故事。
不不,不只是作家,編劇、制片和演員也是如此,步入老年的人增多了,一定會推出更多令成年人滿意的電影或劇作,觀眾也會增加的。
我不太喜歡用老年人這個詞語,但是有很多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在感嘆,能讓我們看得舒心的東西實在太少了。
為了寫出令這些人滿意的作品,今后我也必須隨著年齡增長,去體驗各種各樣的事。
因此,我要懷著對未來生活的好奇心生活下去。但是,以后還能有多少精神頭投入寫作,自己心里也沒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