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Woodlands的學生來看,雖然老師教得好必然錦上添花,但即使老師講課水平一般,學生在考試中拿高分也絕非不可能。
Jo常開玩笑說:“我們的學費不過是在圖書館里買了個可以借書、讀書的座位?!?/p>
這種時候,夏瑞漫總會在一旁猛點頭,她覺得每一個可以從這個校門走出去的學生都應該被授予“自學達人”的稱號。
但Samuel卻會義正詞嚴地反駁道:“老師教的更多的是方法和態(tài)度,不是死知識。擁有了前兩者,即方法和態(tài)度,圖書館以及整個世界都是等待被開采的裝滿知識的金庫。如果只有后者,那它便會在成長的道路上隨時間流逝,越變越少,越來越不值得一提?!盨amuel說的話總好像是在家里深思熟慮過又打了草稿的,果然是當政客的好苗子。
夏瑞漫本以為可以平平穩(wěn)穩(wěn)過完最后兩周,可惜病痛又來襲,這回還是買一送一。就在她因為發(fā)燒到39.7℃而走在去醫(yī)院的路上時,一不留神踩在一個完全不該出現(xiàn)在人行道的網(wǎng)球上扭到了腳。扭到腳和發(fā)燒一樣,那種令人厭惡的疼痛既是對身體也是心理的折磨。生病的人特別脆弱,生理和心理都是。健康時總覺得自己能撐起一片天,生病時連拿起杯子的力氣都沒有,連邁出家門都要人攙扶。也只有在這種時候,夏瑞漫才會不情愿地承認二大于一。
在中國的時候,常有叔叔阿姨級別的長輩問夏瑞漫自己一個人在外是否想家,想爸爸媽媽。每到這個時候,夏瑞漫便會淡淡地回一句:“還好吧。”她總想把自己描繪成在外不斷英勇戰(zhàn)斗的武士,那顆想歸家的心早就放下了。這次生病讓夏瑞漫又聽見心里的聲音說,她希望永遠是那個渴望被媽媽捧在手心寵著的孩子,只有媽媽能感受到她每一根神經(jīng)的疼痛,只有媽媽會馬上放下手中的活用最溫暖的手照顧病床上的她,也只有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她才能完全放松,無所顧慮地被呵護。
出國前的夏瑞漫對父母并沒有太多依賴、不舍和牽掛。第一次長時間出門在外是六年級畢業(yè)的夏令營,那時候有些同學一有時間就給家里打電話,興奮地說著每天發(fā)生的事,另外一些會因為想家而躲在被子里掉眼淚。但對夏瑞漫來說,每周一次的通話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她當時多想早點剪掉那握在父母手里的風箏線自由高飛?,F(xiàn)在如她所愿風箏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她卻越來越希望有一陣大風把她刮回那永遠敞開的家門,讓她在那兒停久一點。另外,這一次生病也讓夏瑞漫更加強烈地感受到,只有她自己可以當自己的拐杖,只有她自己是自己的后盾,只有她自己能幫自己站起來。
夏瑞漫躺在被子里靜養(yǎng)時,Maggie正忙著報暑期實習。雖然很多人都等大二才開始操這份心,像Maggie這種早早進行準備的也不少,但像夏瑞漫這種連幫助申請實習和找工作的職業(yè)部門的講座都沒聽過的就少之又少了。高盛摩根這些大牌明星企業(yè)當然在Maggie的申請名單中,但她同時也申請了那些不那么知名的公司,誰都知道進入高盛的投行部門跟成為高考狀元的難度有得一拼,可誰都不愿因此放棄搏一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