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樣一封賀信是真實的,那么共濟會依然存在就是確定無疑的。一般來說,在美國假冒眾議員的可能性非常小。通過檢索這位到哥倫比亞特區(qū)總會所致賀的美國眾議員杰拉德·E·康納利(Gerald E. Connolly,1950~)可以看到,他不僅在維基百科網(wǎng)站上有專門詞條,而且還有自己的議員網(wǎng)站和個人網(wǎng)站。從他的簡歷中可以看到,他擁有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的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他曾在費爾法克斯縣(Fairfax County)擔任縣議會(Board of Supervisors)的主席,2008年他當選代表弗吉尼亞州第11選區(qū)的眾議員,他是民主黨議員。 這樣,就基本上可以判定這封賀信是真實的。
從這封賀信的內容看,其中提到共濟會不僅“參與了美國國會、司法系統(tǒng)、總統(tǒng)以及各執(zhí)行機構”的建設,而且“還參與了首都華盛頓白宮、史密森博物館群、華盛頓紀念碑以及華盛頓國家大教堂的建設”。很顯然,美國共濟會在美國政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而這封賀信能夠從網(wǎng)上查到,也表明這些內容都是“公開的秘密”。從賀信中還可以得知,哥倫比亞特區(qū)總會所成立于1811年,其成立時間比馬克思出生的1818年還早7年。即是說,這個共濟會總會所已經(jīng)一直連續(xù)運作了200多年。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共濟會這個組織并未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出現(xiàn)、蘇聯(lián)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和中國經(jīng)過社會主義革命而消失,它可能仍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著。
那么,在當今這個時代,共濟會的發(fā)展情況如何?它在西方社會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在馬克思逝世后的130年間,共濟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共濟會在西方政治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這些問題不僅是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所要關注的問題,而且也是完善對于西方政治歷史和現(xiàn)實的認識所必須要從事的工作。
基于上述這些問題所提出的理論和現(xiàn)實的需求,著者對西方社會中廣泛存在的共濟會組織展開了初步的研究。這種初步研究的結果令著者大吃一驚,那就是中國和國外在對共濟會的研究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從國外對共濟會的研究看,從18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有關共濟會的文獻資料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在西方國家圖書館、各地方圖書館、各大學圖書館、英文亞馬遜圖書網(wǎng)站乃至互聯(lián)網(wǎng)站上,都有著極為豐富的共濟會圖書文獻,甚至有共濟會早期及當代會議記錄以及會員名冊等等;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的共濟會研究文獻卻少得可憐,國內學者除趙世鋒所著的《俄國共濟會與俄國近代政治變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及何新編著的《統(tǒng)治世界:神秘共濟會揭秘》(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外,就只有幾十篇論文,這不能不說中國學界在此方面研究存在著缺憾和空白。
二、中國需要更多的了解世界
在人類數(shù)萬年的歷史中,世界各文明之間頻繁交往的時間不過幾百年。在此之前,各文明之間因自然地理的阻隔,彼此的了解和認識都是非常有限的。同樣,中華文明對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更深入了解也是近100多年的事情。西方社會是人類社會的特定組成部分,在人種學、語言學、宗教學以及社會學等諸多方面和領域,中國對西方的認識仍存在著巨大的拓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