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得不到所愛的痛苦中忽然和老藝術(shù)家的痛苦相遇,在這一刻這一點上他們相通了。
這篇小說寫得非常好,有一種深情在里面——深的理解,深的同情。
作家洞察人性,把心理描摹得極感真實,讓人不由得隨著人物悲喜。
讀到這篇小說,就發(fā)現(xiàn)作家再不拘于女權(quán)之類的問題,而是超越了那些性別的立場,看到的是人性。
多麗絲·萊辛后來批判過女權(quán)主義,我想,她是一步步超越了這些,超越了她青年時代的很多觀點。從藝術(shù)角度來看,她的小說又不能完全以類劃分。她的風(fēng)格太多變了。你不知道下一本會是什么樣的。在這點上,她的確也能和馬爾克斯相提并論。
她是個十分高產(chǎn)的作家,在國外頗有影響,但在國內(nèi),譯本不多,更鮮有人評論她,我倒是看過一位其實很受她影響的國內(nèi)女作家對她的抨擊。
對此我十分不快。而且看著多麗絲·萊辛多年都獲諾獎提名,卻未奪獎,連帶著對諾獎也十分不滿。只好默默收集能找到的書,做她的忠誠粉絲。豆瓣上有一個關(guān)于她的小組,期望找到同好??晌ㄒ灰黄樱铝懔愕貟炝私荒?,直到她獲獎的消息傳來,帖子才一下多了起來,估計這個小組的活躍人數(shù)很快會暴漲。
這次的諾獎必然也如往年一樣,給中國帶來很多額外的熱鬧,就如西閃所說:“從此,萊辛不再僅屬于真正喜歡她的人?!钡Z獎會帶來大量作品的出版,對熱愛她作品的讀者而言,是件大幸事。乘著這新的風(fēng)潮,我在此許下愿望,希望出版界的人士可以看到:再買一些她作品的版權(quán)吧,短篇集子更要多出一些,至少,花城出版社應(yīng)該把《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故事》那本糟糕譯本重新譯一遍,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出過的那本英文版《簡·薩默斯日記》,再出一個中文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