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走捷徑就要求他必須以打破常規(guī)的方式來思考與行動。接受治療也是如此。約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之后,本可以就此獲得突破,但遺憾的是,約翰使用了“我想”與“我認為”這樣的話語,清楚表明他仍然對改變的必要心存遲疑??梢?,他的神經官能癥非常嚴重。這不是一個成功的案例,直到治療的最后一刻,他仍然逃避問題,拒絕改變。許多人像約翰一樣,都在拒絕改變與成長,他們不愿意面對重塑自我的痛苦,不愿意去改變那些自己視為真理的假設與幻想。長此以往,就會陷入疾病的囹圄。
拒絕簡單的思考
思考是困難的,思考是復雜的,思考是一個過程。在一個人習慣“深思熟慮”之前,周密的思考往往是一種費力而痛苦的過程。因為思考的軌跡與方向時常不是那么清楚,步驟與階段也不總是直線進行。因此,如果我們要想思考更加周密,解決生命中的問題,就必須拒絕簡單的思考方式。
人們個性不同,卻容易犯同樣的錯誤,他們相信自己知道如何思考與溝通。事實上,多數(shù)人根本不了解自己這樣想和這樣做的真正原因。一旦深入追問,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真實的思考與溝通知之甚少。
從當心理醫(yī)生的經驗和平時的觀察中,我總結出缺乏完善思考的種種常見錯誤。其中之一就是根本不去思考;另一個錯誤是,根據(jù)膚淺的邏輯、成見與標簽妄自揣測;還有一個問題是,認為思考與溝通無須努力,甚至認為思考是浪費時間。
像學習的能力主要依賴思考一樣,我們思考的能力也主要依賴學習。人類與動物最重要的區(qū)別就是學習能力。
與其他哺乳類動物相比,人類幼兒的依賴期相當漫長。本能的缺乏,讓我們需要時間去學習,從而自立;學習是我們意識成長,思想獨立,掌握生存所需知識的必由之路。
年幼時,我們依賴別人的撫養(yǎng),接受他們灌輸?shù)乃枷牒蛯W習的內容。由于長時間的依賴,我們的思考模式明顯有著他們的印跡。如果他們的思考周密,教導我們學習思考,長大后就會受益無窮。如果他們的思想是多疑的、扭曲的或是狹隘的,我們的思想就會因為效仿而變得刻板和僵化。但不要因此認為我們將萬劫不復。因為,隨著逐漸長大,我們無須依賴別人,就可以獨立思考和行動,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
當然,每個人思維方式都不一樣,但是許多人在做決定時——甚至是至關重要的決定——都只根據(jù)很少的資訊。面臨決定時,大多數(shù)人不愿意深思熟慮,他們情愿相信草率的成見與臆斷。為了避免格格不入,他們自愿成為大眾媒體謊言的獵物。即使內心有一個聲音告訴他們,事情非??梢桑麄內匀粫鼜?。還有一些人,原本是圓形的,卻試圖強迫自己嵌入方形的文化空格中。他們不愿意挑戰(zhàn)標準,以免成為不受歡迎和不正常的異類,因此常常生活在悔恨中。莎莉35 歲,有穩(wěn)固的事業(yè),但仍單身,在社會的懷疑眼光和“老處女”的輿論壓力下,她未加深思便屈就自己,嫁給了一個認識沒多久的男人。多年后,莎莉才明白,她應該聽從自己對于婚姻的思考,而不應聽從簡單的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