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黃金時代之后,人類似乎將這些價值拋諸腦后。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單純?yōu)榱伺懿蕉懿降膬r值觀仿佛消失了。只有在19世紀末期奧運復興后,我們才回過頭重新了解這項人類與生俱來的運動的價值。
奧運會和波士頓馬拉松在19世紀末期興起,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左右,第一波跑步的熱潮才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跑者成功帶起,新西蘭的著名教練阿瑟·利迪亞德(Arthur Lydiard)出版了《奔向巔峰》(Run to Top)之后,這股熱潮更甚。在美國,跑步的熱潮一直到1972年法蘭克·肖特(Frank Shorter)贏得當年的奧運金牌才引爆。
跑步不再被認為是一種被成年人忽視的學生專有愛好,反而被看成保持圓滿人生的關鍵。在某些地區(qū),跑步甚至被視為萬靈丹,可以治愈一切現(xiàn)代文明病。就像所有的初戀一樣,跑步在當時人的眼中是完美無缺的。
跑步成為大眾普遍參與的運動,它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以前只有少數(shù)前衛(wèi)人士在跑,他們穿著短褲和帆布鞋的模樣還會讓人覺得不好意思。但如今,跑步鞋突然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必備,跑鞋公司一夕之間成為市場巨人。5公里、10公里和馬拉松的賽道開始進駐到主要城市的街道中。跑步,似乎快要變成了一種信仰。
第一波熱愛跑步的風潮會消退,當中必然存在一些問題。有人會問如果跑步真的對人有幫助,為何那么多跑者老是因為腳受傷而不良于行?還有,如果一星期跑30英里(約50公里)是好的,那為何一星期跑60英里(約100公里)無法使我跑得更快呢?反對意見無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對坐著不活動的人來說,某個跑者蹣跚、憔悴、筋疲力盡的虛弱模樣,成了他們經(jīng)常拿來繼續(xù)當沙發(fā)土豆族的理由。沙發(fā)土豆族會沾沾自喜地說:“還好我沒開始跑步。看看跑步讓你變成什么樣子。”
與其說這種新說法抹殺了跑步這項運動,倒不如說它平衡了當時跑步的研究方向,讓研究不會一邊倒,要不然全好,要不然一無是處。對跑步產(chǎn)生的全新熱愛不會消逝,相反,跟所有偉大的愛情故事一樣,它會漸漸成熟,與你相伴終生。
蜜月期過后,跑步的發(fā)展在科學研究與商業(yè)利益的雙重影響下,得到了良性的推動。盡管對于跑步在完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但問題一直存在,有些還相當迫切。
世界上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就是:什么樣的跑步方式才能真正有效促進健康,并讓身體維持良好狀態(tài),隨時可以上路。這是所有教練、科學家、醫(yī)師和跑步愛好者面臨的問題。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隨著跑步參與者的大眾化,因跑步所造成的運動傷害也逐年增長。
找出受傷的原因與避免受傷的發(fā)生變成研究的主題,而這也是接下來幾章我們要討論的重點。當大家把焦點放在研發(fā)更好的鞋子與設計更科學化的訓練課程時,也許討論另一個更核心問題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那就是:是否有一種全人類通用的跑步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