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孩子目前的狀況已經(jīng)落后于同學,父母要接納這個現(xiàn)實,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像孟爸那樣來對待孩子暫時的落后,有這樣的心態(tài),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才會心平氣和,才能夠有耐心等待孩子的進步。
第三,對于6~7歲的孩子來說,如果孩子在學校上了一整天的課,晚上回來媽媽繼續(xù)教孩子認字,會加大孩子的學習負擔,讓孩子更害怕學習。只要孩子認真完成了老師的作業(yè),就可以自由玩耍,這樣,孩子才會為了獲得自由玩耍的機會而認真完成作業(yè),如果沒有這點利益,孩子就不愿意認真完成作業(yè)了。
第四,對孩子放任不管的方式肯定是錯誤的,孩子在這樣的處境中,非常希望獲得父母的幫助,如果父母放棄,孩子也就自棄了。
第五,文化敏感期被成人破壞,都會導致孩子進入小學后出現(xiàn)類似的表現(xiàn),當文化敏感期過去后,要想喚起孩子發(fā)自生命內(nèi)部對文化的激情,出現(xiàn)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興趣,是非常困難的。文化敏感期被保護得好的孩子,對文化渴求的欲望就被保護了下來,這些孩子進入小學后,自然會有學習的自主意識和學習興趣。
成人對孩子文化敏感期的破壞表現(xiàn)為:
①如果成人在孩子文化敏感期來臨前或已經(jīng)進入文化敏感期后,強行要求孩子學會超越當下認知能力的文化知識,比如,逼迫3~4歲的孩子背大量的英語單詞、威逼利誘孩子讀寫大量的文字。2012年,我聽家里的一位親戚說,她所生活的城市里,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需要考試英語,英語級別越高,孩子進入好的小學的機會就越大,所以,她非常焦慮尚在幼兒園的女兒,將來能否進入一個好的小學,于是,她也加入了給4歲女兒補習英語的大軍,每天逼著孩子背單詞。
②功利地限制孩子對文化的興趣,比如孩子對書法感興趣,但父母認為書法對孩子的升學沒有用處,從而打壓孩子對書法的熱愛。
③不滿足孩子對文化的需要。一些父母和幼兒園老師照搬照抄西方一百年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限制孩子對世界的探索,規(guī)定哪些文化范圍是可以讓孩子探究的,哪些文化知識不可以讓孩子探究,比如,當孩子對人體骨骼感興趣,想探究人體的結(jié)構(gòu),卻被父母和老師阻止。
成人這樣的做法會破壞孩子的文化敏感期,孩子對文化知識出現(xiàn)畏難和排斥心理,不再對文化表現(xiàn)出來自生命內(nèi)部的強烈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