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近一兩年開始對大米白面評價很低的,越是精良的越不情愿吃,以至于每次蒸飯時不放點麥片之類的粗糧,就覺得枉費了一次進餐機會,原因起于與各位營養(yǎng)學家的頻繁接觸,他們對糧食的精良早就嗤之以鼻,因為現在的大米白面已經精致到了只剩下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程度,那些原本存在于表皮、外殼中的微量元素、礦物質、食物纖維,都已經被加工得蕩然無存,這就使越來越潔白、細軟的糧食,更像一位正襟危坐的領導念出來的工作報告,即使文章內容含義深刻,但因為沒有獨特東西而缺少吸引力。
做記者的時候,為了使刻板的會議報道盡量有趣,攝影部的同事一般會抓拍領導念報告翻篇兒或者摘花鏡之類的小動作,文字記者則要盯住領導正式開會前的自言自語,相對于正式內容來說,這些“邊角小料”反倒更溫熱,更有味道。從某種意義上說,說正常人話的領導,寫在會議報道旁邊的“記者手記”,往往透露出生活的細節(jié),人性的質感,就像沒有去殼去皮的水稻小麥,更能嘗出自然的氣息。
看《黃帝內經》時會發(fā)現,中醫(yī)將“五谷為養(yǎng)”放在食物之首。古代很多醫(yī)學典籍都對糧食有過高度評價,諸如“久食令人好顏色”“令人肥白不老”。但是,如果你把這當成你吃大米白面的營養(yǎng)依據,那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古時候的食品加工業(yè)很不發(fā)達,古人不可能吃到和現在一樣精致的大米白面,他們所食之“五谷”,都帶著粗糙的外衣,至少類似我們現在吃的糙米、全麥面,而帶來“好顏色”“不老”效果的,就是被當做廢物加工掉的微量元素、礦物質、食物纖維,失去了它們之后,大米白面的成分就變得非常單純,無非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雖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并稱三大營養(yǎng)物質,但是,蛋白質廣泛存在于魚肉蛋奶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的蛋白質攝入量已經從過去的不足變成了現在的過量,這種過量甚至開始加重人們的腎臟負擔,這就使我們早沒有必要再從糧食中過多攝取。至于碳水化合物,則是大米白面中所含的最基礎物質,它容易轉化為熱量的優(yōu)點正在成為我們現今的禁忌……一旦作為主食的糧食,失去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之外的附加營養(yǎng),它就類似一個無趣的領導,一篇裁剪得過分干凈的文章,漸漸失去看點。
很多電影的最后都會有點拍攝花絮,我甚至比看正片還更愛看這點花絮,它既能使觀眾了解電影制作的艱辛,還能幫一個個偶像走下神壇,接接地氣。
九九歸醫(yī):白米粥是糖尿病病人的白糖水
在糖尿病醫(yī)生眼中,白米粥于糖尿病病人算得上是“洪水猛獸”了,因為白米粥吃進去,血糖馬上升高,是“升糖指數”最快的一種食物,堪比白糖水,只會加快耗竭胰島功能,是糖尿病病人的大忌。原因不是粥的問題,而出在白米上,因為過分精致的白米會讓淀粉、糖類毫無阻攔地吸收,這無論是對糖尿病病人還是營養(yǎng)過剩的現代人,都不是好事情。
在我認識的營養(yǎng)學家中,幾乎沒有一個人還在吃純粹的大米飯、大米粥或者白面饅頭,雜糧是必須添加進去的東西,一是為使胰島不那么辛苦,也是為了讓粗糧的纖維素來充充數。如果你把每天晚上的主食由大米飯或者饅頭改成雜糧粥,里面有紅豆、綠豆、燕麥、小米、玉米等各種花樣,還保持過去的食量和運動量,一個月下來,體重會明顯減少,這是一個學營養(yǎng)的新媽媽,在生完孩子減肥的過程中,親自驗證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