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1]
毛澤東的才與情,躍然紙上。毛澤東不愧為詩中高手,后來博得詩人美譽并不過分。這首《賀新郎》情意綿綿,已顯示出他的詩詞功底非同凡響。
毛澤東經(jīng)衡陽,過韶關(guān),一路風塵,一路艱辛,終于到達廣州。
一回生,二回熟。對于毛澤東來說,廣州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國共合作。身材壯實、聲若洪鐘的共產(chǎn)國際代表、荷蘭人馬林,傳達了共產(chǎn)國際《關(guān)于國共合作的決議》,要求中共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實行國共合作。張國燾表示堅決反對,毛澤東則表示積極支持。結(jié)果,在投票選舉中央執(zhí)行委員時,張國燾落選了,毛澤東以34票當選。會議選出的五位中央執(zhí)行委員是陳獨秀、毛澤東、羅章龍、譚平山和蔡和森。陳獨秀仍任委員長,毛澤東任中共中央秘書,負責中央的日常工作。
根據(jù)中共“三大”的決議,毛澤東加入了中國國民黨,成了一位“跨黨分子”——既是中共黨員,又是國民黨員。
毛澤東在廣州勾留到9月,隨中共中央機關(guān)遷往上海。不久,他離滬返湘,在長沙住了兩個月。
此番,毛澤東作為國民黨代表,由湘入粵,出席國民黨“一全”大會……
[1] 1978年9月9日《人民日報》。已不是陌生之地,因為他在1923年6月,曾來過這座南國名城。他來到廣州永漢路太平沙望云樓,那是中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的寓所。當時,四十來位中共代表聚集那里,召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