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子曰:“無入而藏,無出而陽,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極。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袵[rèn]:同“衽”,古人睡覺用的席子。席之上,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p>
【譯文】孔子說:“不要進入荒山野嶺把自己深藏起來,也不要投進世俗而使自己處處顯露,要像槁木一樣站立在兩者中間。倘若三種情況都具備,他的名聲必定最高。使人可畏的道路,十個行人有一個人被殺害,父子兄弟相互警戒,一定要多集人馬才敢于外出,這不是很聰明嗎!人最可怕的,是在枕席之上、飲食之間的失度,卻不知道要警戒,這是過錯啊?!?/p>
【感悟】凡事都有一個“度”,孔子說,“過猶不及”,即做事情過了標準和沒達到標準,其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人最可怕的,是枕席上的“色”,以及飲食上的“酒”過度,過度如同自殺。
3.21子曰:“巧而好度,必節(jié);勇而好同,必勝;知而好謙,必賢?!?/p>
【譯文】孔子說:“靈巧而又愛好法度,就一定能做得恰到好處;勇敢而又能與別人同心協(xié)力,就一定能勝利;聰明而又謙虛,就一定會有德才?!?/p>
【感悟】每做一件事情都恰到好處,人聰明又謙虛,能力強又能與別人良好合作,這樣的人若不讓他成功,上帝都是不會答應的。
3.22子曰:“物之難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惡,數(shù)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譯文】孔子說:“事物很復雜,無論大小多少,人們各有怨恨厭惡,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人們能夠掌握它,在于借助外物?!?/p>
【感悟】再復雜的事物,都有其運行的規(guī)律。再復雜的人事,也有解決的辦法。一個人,只要遵循大道,多盡義務(wù),不虧待朋友,多做公眾利益的事情,就不怕別人怨恨了。
3.23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饑者食之。有饑者蒙袂輯屨輯屨[jí jù]:拖著鞋子。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睋P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睆亩x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p>
【譯文】齊國鬧大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供路過饑民來吃。有個饑民用衣袖蒙著臉,腳步拖拉,無精打采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說:“喂!吃吧!”那饑民抬起眼看著他,說:“我正因為不吃被輕蔑所給予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黔敖上前道歉,他仍不吃,終于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事后說:“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p>
【感悟】小時候只學到了這則故事的一半,深深地敬佩那位乞討者。看了后一部分之后,覺得曾子說的也有理。事情總是要有個度,該吃就吃,適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