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子張曰:“仁者何樂乎山也?”子曰:“夫山者,愷然高?!薄皭鹑桓?,則何樂焉?”“山,草木生焉,禽獸畜焉,財用殖焉,生財用而無私為,四方皆伐無私與焉。出云雨,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樂于山也?!?/p>
【譯文】子張說:“為什么仁者樂山呢?”孔子說:“山,巋然高大?!弊訌堈f:“山高,有什么可喜歡的呢?”孔子說:“山,草木茂盛,鳥獸繁衍,財用所出,正直而無私,四方之民都可取用。正直無私,興吐風云,往來通達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潤澤,萬物得以生長,百姓都能享受到恩惠,這就是仁者都喜歡山的原因?!?/p>
【感悟】圣人之所以效法于山,就是山具有君子的崇高品德,其最核心的就是正直無私。正直無私,是任何人都能從山中各取所需,但山卻毫無索取。
6.28定公問曰:“周書所謂‘庸庸祗祗,威威顯民’,何謂也?”孔子對曰:“不失其道,明之于民之謂也。夫能用可用則正治矣,敬可敬則尚賢矣,畏可畏則服刑恤矣。君審此三者以示民,而國不興,未之有也?!?/p>
【譯文】魯定公問:“《尚書·周書》中說:‘用當用之人,敬當敬之人,威當威之人,使人各盡其才’,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說:“不失為君之道,明確地告訴民眾。用可用之人則國家大治,敬可敬之人則崇尚賢能,畏可畏之人則遵守刑法。國君能審知這些方面來昭示百姓,而國家不興旺的,還未曾有?!?/p>
【感悟】這一條回應(yīng)了第一條,天下能否得到治理,關(guān)鍵是用人。如果人人具有優(yōu)秀的史官的品德,凡事公正無私,那么孔子心中的理想國就能實現(xiàn)了。
6.29言不慚、行不恥者,孔子憚焉!
【譯文】言論上不需要羞慚,行為上不需要羞恥,連孔子都會敬畏啊!
【感悟】什么叫心底無私天地寬?那就是做到“言不慚、行不恥”!
6.30曾子曰:“響不辭聲,鑒不辭形,君子正一而萬物皆成。夫行非為影也,而影隨之;呼非為響也,而響和之。故君子功先成而名隨之。”
【譯文】曾子說:“音響不會拒絕發(fā)出聲音,鏡子不會拒絕鑒照事物形體。君子端正一個根本而萬物都會隨之成功。人的行動不是為了留下影子,而影子卻始終隨著人的行動。呼喊不是單純?yōu)榱税l(fā)出聲響,而聲響卻伴隨著人的呼喊。因此,君子先成就功勞,而名聲會隨之而來?!?/p>
【感悟】優(yōu)秀的史官以手中之筆,書寫歷史,褒貶乾坤。如果每個人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不是為了在史書上留下“影子”,還擔心什么“董狐之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