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篇 至禮(3)

子未語:半部在民間 作者:林電鋒


7.8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yǎng),死無以為禮也?!?/p>

【譯文】子路說:“貧窮令人傷心!父母在世時(shí)沒供養(yǎng)好,去世后又沒能力按規(guī)矩辦喪事?!?/p>

【感悟】子路是孝子,早年家中貧窮,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fù)米回家侍奉雙親?!岸男ⅰ敝小鞍倮镓?fù)米”講的就是子路盡孝的故事。子路為自己未能盡孝道而深深自責(zé)。而今的人,有很好的條件,又有多少能像子路一樣,真心去孝養(yǎng)父母的呢?

7.9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cái),斯之謂禮?!?/p>

【譯文】孔子說:“生前盡管是粗茶淡飯,但只要讓父母精神愉悅,就是盡孝。死后盡管衣衾僅夠掩藏尸體,斂罷即葬,有棺無槨,但只要是盡財(cái)盡力辦事,就是合乎喪禮?!?/p>

【感悟】實(shí)際上,孝養(yǎng)父母不是那么難!孔子不是要你沒錢去借錢,而是要你做到盡力而為,盡量讓父母身心愉悅,這樣做就是盡到孝道了。

7.10子曰:“無體之禮,敬也;無服之喪,哀也;無聲之樂,歡也。不言而信,不動(dòng)而威,不施而仁,志。夫鐘之音,怒而擊之則武,憂而擊之則悲。其志變者,聲亦隨之。故志誠感之,通于金石,而況人乎!”

【譯文】孔子說:“沒有儀式的禮節(jié),才是真正的恭敬;沒有喪服的喪事,才是真正的悲哀;沒有聲音的音樂,才是真正的歡樂。不說話就有信用,不行動(dòng)就有威嚴(yán),不施予就有仁愛,這是心志使然。鐘的聲音,發(fā)怒時(shí)敲擊則高亢威武,憂傷時(shí)敲擊則低沉悲涼。心志改變了,聲音也隨之改變。所以心志真誠有所觸動(dòng)時(shí),和樂器都能相通,何況是人呢?”

【感悟】孔子不是那種注重表面形式的迂夫子,他看重的是人之內(nèi)在的精神。如果你做什么事情,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最真誠的,老天爺都會(huì)保佑你。

7.11子曰:“祭極敬,不繼之以樂;朝極辨,不繼之以倦?!?/p>

【譯文】孔子說:“祭禮要盡量表達(dá)敬意,雖有飲酒之事,但不能以歡樂告終;政事要盡力辦好,不可因勞神而草草了事?!?/p>

【感悟】祭祀先人,不在乎大豬大羊,而在乎是否恭敬真誠。對待工作也一樣,是否恭敬真誠是體現(xiàn)一個(gè)人基本素養(yǎng)的試金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