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30—1932年的簡略回顧(1)

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 作者:季羨林


1930年夏天,我從山東省立濟南高中畢業(yè)。當時這是山東全省唯一的一所高中,各縣有志上進的初中畢業(yè)生,都必須到這里來上高中。俗話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濟南省立高中就是這樣一座獨木橋。

一畢業(yè),就算是走過了獨木橋。但是,還要往前走的,特別是那些具備經濟條件的學生,而這種人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即使是家庭經濟條件不夠好的,父母也必千方百計拼湊摒擋,送孩子上學。舊社會說:“沒有場外的舉人?!鄙洗髮W就等于考舉人,父母怎能讓孩子留在場外呢?我的家庭就屬于這個范疇。舊社會還有一句話,叫“進京趕考”,即指的是考進士。當時舉人進士都已不再存在了,但趕考還是要進京的。那時北京已改為北平,不再是“京”了,可是濟南高中文理兩科畢業(yè)生大約有一百多人,除了經濟實在不行的外,有十個人都趕到北平報考大學,根本沒有聽說有人到南京上海等地去的。留在山東報考大學的也很少聽說。這是當時的時代潮流,是無法抗御的。

當時的北平有十幾所大學,還有若干所??茖W校。學校既多,難免良莠不齊。有的大學,我只微聞其名,卻沒有看到過,因為,它只有幾間辦公室,沒有教授,也沒有學生,有人只要繳足了四年的學費,就發(fā)給畢業(yè)證書。等而上之,大學又有三六九等。有的有校舍,有教授,有學生,但教授和學生水平都不高,馬馬虎虎,湊上四年,拿一張文憑,一走了事。在鄉(xiāng)下人眼中,他們的地位就等于舉人或進士了。列在大學榜首的當然是北大和清華。燕大也不錯,但那是一所貴族學校,收費高,享受豐,一般老百姓學生是不敢輕叩其門的。

當時到北平來趕考的舉子,不限于山東,幾乎全國各省都有,連僻遠的云南和貴州也不例外??偲饋泶蟾庞辛咔Щ蛘甙司徘恕D切┐髮W都分頭招生,有意把考試日期分開,不讓舉子們顧此失彼。有的大學,比如朝陽大學,一個暑假就招生四五次。這主要是出于經濟考慮。報名費每人大洋三元,這在當時是個不菲的數目,等于一個人半個月的生活費。每年暑假,朝陽大學總是一馬當先,先天下之招而招。第一次錄取極嚴,只有極少數人能及格。以后在眾多大學考試的空隙中再招考幾次。最后則在所有的大學都考完后,后天下之招而招,幾乎是一網打盡了。前者是為了報名費,后者則是為了學費了。

北大和清華當然是只考一次的。我敢說,全國到北平的學子沒有不報考這兩個大學的。即使自知庸陋,也無不想僥幸一試。這是“一登龍門,身價十倍”的事,誰愿意放過呢?但是,兩校錄取的人數究竟是有限的。在大約五六千或更多的報名的學子中,清華錄取了約兩百人,北大不及其半,百分比之低,真堪驚人,比現在要困難多了。我曾多次談到過,我幼無大志,當年小學畢業(yè)后,對大名鼎鼎的一中我連報名的勇氣都沒有,只是湊合著進了“破正誼”。現在大概是高中三年的六連冠,我的勇氣大起來了,我到了北平,只報考了北大和清華。偏偏兩個學校都錄取了我。經過了一番考慮,為了想留洋鍍金,我把寶押到了清華上。于是我進了清華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