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洲實力有道德基礎嗎?(9)

事實即顛覆:無以名之的十年的政治寫作 作者:(英)蒂莫西·加頓艾什


為什么不是如此呢?因為這個核心不會是硬的。它是軟的并且會日益變軟。這樣擴張會導致歐盟完全不一致,毫無基于一些共同文化、共同歷史和共同政治身份要素的團結可言,當前成員國之間的團結顯然基于此類要素。如果哪兒都是歐洲,那就哪兒都不是歐洲。然而,我不相信,康德的這一絕對律令如果獲得了恰當理解,還會必然導致一種無限擴張的前景。它反而應該引導我們迫切考慮一下,歐盟可以為不是其成員國候選人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成為候選人的鄰國做些什么,這樣一來,在處理與這些國家的關系時,歐洲就無法使用其獨特的誘導力了。其次,如果本著康德霍夫—卡利吉伯爵的精神—歐洲是一種手段不是一種目的,我們把歐洲當作建造自由世界的基礎材料,那么我們需要問問自己,這種建造自由世界的基礎材料和其他建造自由世界的基礎材料—從美國算起,但是還包括其他說英語的民主國家,再到所有其他自由民主國家,當然還包括聯(lián)合國—之間應該是什么關系。

現(xiàn)在,你可能覺得這個結論正在迅速接近我們在英語中所說的“天上的餡餅”(pie in the sky),或者德語中更有禮貌、更加詩意的說法—Zukunftsmusik(遠在天邊的幻想)。對此,我沒什么可辯解的。我們可以從德國抵抗希特勒和中歐異見分子對抗共產主義中吸取的一個教訓是,現(xiàn)實主義還不夠。以1944年的德國、1984年的波蘭或者2004年的烏克蘭為例,自稱的現(xiàn)實主義者最終都不現(xiàn)實,理想主義者反而是更好的現(xiàn)實主義者。在國際事務中,要既符合道德又實際有效地思考和立即行動,其面臨的挑戰(zhàn)是恰當?shù)厝诤侠硐胫髁x和現(xiàn)實主義,因地制宜。我們要雙腳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

2004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